每年毕业季,给同学好友打电话推荐毕业生、为自己的参加一次次有始无终的考试出谋划策、报销数额不菲的差旅费花费了导师相当大的精力。对于没有落实岗位的研究生特别是农村出身的贫困女生,还要千方百计地联系一个可以谋生的岗位。
20多年来,我一直是个喜欢特立独行、不爱求人的教师,可是为了学生的毕业岗位,不止一次在全国行业学术研讨会对参会的对口单位领导呼吁:研究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了行业的发展,求求你们,多招录些我们的学生吧,特别是女生,她们要求不高,一碗可以温饱的饭就行!
又到了年度总结的时候。今年学校改变了激励政策,年终与科研挂钩。回顾2012年自己的科研可以说悲喜交加,喜的是全年主持或参加3个NSFC面上项目、1个行业类重大公益项目,在学报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出版30万字专著1本;悲的是这些几乎是自己一人完成的,手下8个研究生的贡献率基本等于零!
是学生的错吗?似乎也不是。虽然功利色彩浓厚,但每个学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良好愿望是不容置疑的,况且他们的要求也实在不高:一个可以谋生的稍微体面的工作、一个比较温馨的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容身的斗室。
既然原材料没有大的问题、在生产线努力工作的园丁没有问题,产品质量、销售不畅,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一定是生产产品的机器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低端国情下研究生扩招导致的供需脱节、鱼目混珠总体质量低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公务员考试要求不匹配、低廉的工资与高昂的生活成本不协调、潜规则盛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与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南辕北辙……
我一向是个充满自信的人,然而2012年的研究生就业“滑铁卢”沉重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让我郁闷了半年多的时间。清楚地记得2012年6月底,尚未落实工作的一个成绩优秀、文静、秀气、朴实的家境困难的女研究生临别时呜咽地抹着眼泪对我说:“已经是25岁的剩女了,还是没有朋友、没有工作,虽然不后悔读研,但是……”
年底有朋友自远方来,自己设宴招待。酒醉之后,情不自禁对多年的同学感叹:这样半死不活地拖着真难受,真盼望高校大洗盘快点来临!让喜欢读书的贫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让致力于科研的导师可以招到充满灵气、充满的科研好苗子!那时的中国,必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国家!
我在一个农业大学也是如此,本科招生就困难,招生完不成计划,报到的学生还有走的,农科专业一个班到了四年级普遍不到20人。研究生更是如此,稍微好点的学生都考外面学校或者其他专业。考本校的学生基本是混学位的,让做点事情就嫌累、嫌苦,就和其他老师的学生比。
南京林大若属于三流学校,那西部地区的农林院校更是无从谈起。讲到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确实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如果说南林这样的高校招到的学生还如此,可见三流以下高校的南郭先生怕是数以万计了。一流学生重点科研名企就业,二流学生保研创业,三流学生本科毕业好就业,四流学生考研即失业。从进入学校的时候起,等级分层已经定好,部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了现状,更多的是留在自己给自己画的圈中梦周公。博文中的“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观点我认为应该换成:读书丰富,能力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