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目前關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法律強制、技術手段、自律規范、外國經驗借鑒等方面。但在互聯網管理的部門,管理形式細分化和具體化問題上,以及在具體操作方面和概念內涵判斷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另外,互聯網管理應考慮互聯網的體驗性特點,綜合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和網民的特點來制定規則,才能保証互聯網的長久穩定。
關鍵詞:互聯網﹔管理﹔網民管理
2011年5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設立。這一機構的設立,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建設、發展和管理,提高對網絡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體現出國家層面對互聯網的高度重視。 2011年12月 23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我國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線圖和主要目標。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大陸,2012年3月底,16家網站因發布違法謠言遭到批評懲罰。
2012年6月7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上發布了新《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就新《辦法》對群眾公開征求意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中國互聯網管理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本文力圖在高速發展的媒體時代厘清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現狀,為互聯網管理指出新的策略方法,這也符合社會的發展趨勢和歷史的發展要求。
一、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概述
我國關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活躍期是從2000年開始的,這與199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成立有關。以“互聯網管理”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百度學術、谷歌學術上搜索,結果顯示,關於中國互聯網管理研究著作並不多,綜合性介紹互聯網管理的書籍更是少之又少。比較有代表的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鐘瑛[1]的著作《中國互聯網管理與體制創新》,內容涉及我國互聯網管理和發展現狀,法規解讀,互聯網站內部管理與運作,互聯網管理對國家安全的維護,互聯網管理中的媒介自律等方面。此外還有2004年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編著的書籍《互聯網管理》[2],介紹了互聯網管理的部門、法規、業務管理的內容等。相較而言,論文數量較多,在CNKI上就搜索到423篇。
通過對這些論文和著作的梳理,發現目前國內學者對於互聯網管理的研究,觀點主要有如下幾類:
第一,盡可能利用法律法規解決互聯網管理的問題。著作方面彭蘭[3]的《網絡傳播概論》,董天策[4]的《網絡新聞傳播學》,趙志立[5]著作《網絡傳播學導論》等支持這個觀點。韋柳融、王融[6]分析了中國互聯網管理的法制建設和存在問題,提出應建立網絡監測平台,網絡信息數據庫等手段。並研究關注進一步完善互聯網法規建設,重點包括互聯網經濟,應用發展方面,加快電子商務,電子支付,數字資產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何廣平[7]認為中國雖然關於互聯網立法存在立法主體多而缺乏協調性,具體規則籠統而缺乏可操作性,立法滯后缺乏完整性,立法層次低而缺乏權威性,不同位階的立法存在沖突等,在解決現有立法問題的基礎上完善互聯網立法管理。謝永江[8]則指出我國立法完善應該加強系統性和前瞻性,提高立法層級,明確部門分工,堅持技術中立、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平衡管理權和權力保護。 闞道遠[9]則強調法律是互聯網管理的保障,目前我國制定了《全國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30多部針對互聯網的法律、行規、司釋和部門規章,基本形成了專門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結合、涵蓋不同法律層級、覆蓋互聯網管理主要領域和主要環節的互聯網法律制度。施雪華[10]認為在互聯網的創新管理中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的原則,構策鼓勵、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財稅引導、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