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求是》刊发李克强总理文章:关于深化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20-06-27 01:20:14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就难以推动。是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的对象,必须对自身进行。如果安于现状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观望等待改,自身就会成为的障碍。去年本届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这实质是的。今后要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和市场、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逐步建立各级的清单制度,推动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建设、创新、廉洁。

      第一,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本届已经承诺,任期内把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3以上,要确保完成。首先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市场。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的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要依法调整为行政许可,今后不再搞非行政许可审批。要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努力为企业经营和投资创业提供便利。

      第二,保留的审批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政务公开是行政审批制度的助推器,是约束审批行为的紧箍咒。各部门还在实施的审批事项,要尽快公布目录清单。除此之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设立新的审批事项。这实际上是向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转变。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和的范围,清单之外,“法无即可为”,企业只要按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

      第三,加强和改进监管。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必须在放权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要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监管体系的具体措施。地方在职能转变和机构过程中,要把加强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现在往往是平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一出问题就搞“突击”,搞“大检查”,结果是雨过地皮湿,监管一定要制、规范化、常态化。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制度,对违法违规者,要严厉惩处,以儆效尤。

      一是推进预算公开。预算收入取之于民,社会有权监督这些钱怎么花、花到哪、效果如何。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资金存在使用不规范、效率不高和资金沉淀等问题,部分地方举债行为也缺乏约束,这些与预算透明度不够、监督检查乏力是分不开的。要进一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一要扩大预算公开范围。各级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更要公开。除公共预算外,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要进一步向社会公开。各级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也要逐步公开透明。二要细化公开内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要尽快公开。完善收支预算科目体系,明确公开项目,做到科目粗细有度、表述清晰明了,让老百姓能看懂、社会能监督。三要强化预算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预算公开问责机制。通过提高透明度强化监督和约束,使预算编制和执行更加阳光,使财政资金使用更有绩效,减少寻租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