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这是最普遍的价格歧视,例如对学生和老年人的折扣优惠。
假定条件是:厂商能够区分两组人,并且能够按不同的价格向他们出售产品。同时,两个市场是隔离的,即每个市场的消费者不能倒卖产品。
假定:第一组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 第二组消费者的反需求曲线)为生产成本,整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老人和学生可以享受较多的价格折扣,因为他们与一般的消费者相比,对价格较为,在价格有关区域具有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在复习时要更具有针对性,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每一个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 ◆ ◆ ◆ ◆
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各种经济学观点不同,需要同学们掌握很多经济学流派的观点,同时联系经济现象作出分析、给出对策。
1.考不同学派的观点并进行比较与微观经济学不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派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差异很大。考察不同学派的观点是经济学专业考研试题的一个趋势,希望同学们予以重视。
要学好宏观经济学,一定要对宏观经济思想史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在理解各宏观经济学派理论时会感觉到很大的难度。
因此,在复习的时候,适当地看相关的教材,如推荐的方福前教授所著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一些高校,最后一道论述题一般为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要求考生利用所学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宏观经济现实问题,并要求考生就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等。
这两方面有可能重叠,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前者类似于,知识性强,后者类似评论,学术性强。这两点在考试中都有体现。
一般的解题思包括:①分析理论;②解读当前经济形势;③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评论和政策。虽然常考经济热点,但不是简单的考察经济事件的内容,而是以“热点与重点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命题。
仅仅看考研指定参考书目,复习一些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花费时间总结一些专题热点,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多看一些经典的经济类期刊,一些不错的期刊论文可打印下来,予以归纳总结,对应付最后一道大题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