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农林|自然 → 文章正文

    时瑞金融:40年最牛经济学论文丨周其仁:做对了什么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9-08-05 03:22:54

      价格之所以被称为“”,是因为此前的波兰,因放开食品价格,影响工人生活,导致大和波兰的下台。中国“价格”的代价究竟有多大,能不能平稳推进,没有谁可以打包票。决心用自己的权威推进价格。他甚至说,乘我们老同志还在,勇敢闯过这一关。

      1988年7月,国务院宣布名烟名酒价格。这其实是一次试探性的前哨战。8月中旬,中央局会议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的方案》。不料,会议公报发表的当天,全国各地就出现居民抢购食品和生活用品、又拥到银行挤提存款的风潮。十天以后,国务院宣布加强物价管理、不再出台物价调整项目、提升银行存款利息、全面整顿市场秩序。9月,局决定开展全国范围的“治理整顿”。第一波“价格”搁浅。

      事后我的理解,在累计发放货币过多的条件下“放开价格”,势必把原先“通胀”转成为群众不可能接受的显形高通胀。这证明,即使得到了方面的强力支持,在高通胀下也难以顺利推进价格。中国进入了为期三年(1989-1991)的“治理整顿”期,用抽银根、压投资、管物价;经济增长减速,经济停滞。让中国和世界大吃一惊的是,在1992年春天再次奋力推进中国。他以一个88岁退休老人的身份,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不,只能是死一条”。特别提出了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计划体制是不是就等于“姓社”(会主义)?走市场之是不是就等于“姓资”(本主义)?他的答案石破天惊:计划和市场都不过是配置资源的方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走市场之。

      在的推动下,中国于1992年再度勇闯价格关。是年,新放开的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达648种,农产品价格50种,其中包括在全国844个县(市)的范围内,放开了长达几十年由国家统购的粮食价格,并放开了除盐和药品以外全部轻工业产品的价格。到1993年春,中国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95%、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的90%、以及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85%,全部放开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最终成行,“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从此成为中国经济制度的一个基础。

      经济学家通常会不遗余力地推崇市场价格机制。这不足为奇,因为有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传统的鼎力支持。可是,为什么也对“看不见的手”情有独钟?这位曾经指挥过百万野战大军、担任过中央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大家,分明拥有一双“看得见的手”!他难道不知道,扩大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总要在某种程度上收缩“看得见的手”发号施令的范围?在手,又推进价格,这究竟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涉及三个层面。第一,苏联式计划体制的实质,是把整个国民经济办成一个超级国家公司。这个超级国家公司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组织运行成本:收集需求和生产全部信息的成本,决策和指挥的成本,以及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的成本,等等。作为前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一员,多年负责处理国家一线事务,几乎就是这个超级国家公司的执行长。正因为对原有体制不堪重负的成本压力有切身感受,也对原体制的运行效率极不满意,才比局外家更明白,过于集中的主要结果,恰恰是无法有效行使国家。历史把这位执行长推上了决策人的,决意,顺理成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私密漫画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