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汪增洋教授,做了题为“产业空间组织优化的就业效应研究”的报告。论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278个地级以上城市样本,将城市分为中心城市、临近中心城市的中小城市(外围城市)和远离中心城市的中小城市(边缘城市)三类,检验城市间功能分工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心城市管理功能的增强不仅促进了本地城镇就业增长,而且也促进了外围城市的城镇就业,但制造功能的增强效果却不明显。外围城市制造功能的增强对本地以及中心城市的城镇就业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管理功能的增强仅能促进中心城市的就业增长,对本地城镇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边缘城市无论是管理功能的增强还是制造功能的增强都不能增加城镇就业。论文提出中心城市应重点增强管理功能,而外围城市应重点增强制造功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安国教授,做了题为“经济一体化、集聚租和区域税收政策协调”的报告。论文建立渐进式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国区际税收竞争模型,为体现“大国、、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中国特征”的地方税收行为提供有微观基础支持的分析框架,一体化不同阶段区际税收竞争的不同特点和内在机制;同时阐明在区际税收竞争的不同阶段“政策组”和“积聚租”之间的消长及其在与企业之间分配,了区际税收竞争行为的径依赖特性。最后通过二阶泰勒近似求得不完全集聚情形下企业家与产业空间分布的解析解,并通过误差补偿对其优化,形成了对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方的贡献。
浙江财经大学戴魁早教授,做了题为“土地财政会影响地方研发投入吗”的报告。论文提出了中国地方的土地财政通过科技支出偏向效应、基础设施支持效应等促进创新投入增长,但却通过房价挤出效应了创新投入增长。论文通过基准回归、传导机制检验模型以及异质性模型等模型对研究进行了相关的检验,所得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三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更换代理变量等稳健性检验。最后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造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主要通过科技支出偏向效应、基础设施支持效应等传导机制体现。同时土地财政也通过房价挤出效应了创新投入的增加。同时由于土地财政影响创新投入的传导机制不同,因而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促进部地区创新投入增加,了东部地区。最后论文也指出在金融较好和知识产权程度较高的地区,土地财政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西南财经大学丁如曦老师,做了题为“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与大尺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报告。论文强调了多中心城市网络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指出多中心城市网络结构主要通过集聚外部性和网络外部性两种渠道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生了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在C-D模型基础上构建更一般的空间杜宾模型,利用相邻空间、地理距离以及经济距离等三个空间权重矩阵,测算了城市网络体系对不同规模城市的直接效应、溢出效应和总效应,最后验证了论文的相关假设,并给出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