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一些学生认为“没意思”的思想类课,被“麻花老师”讲得有声有色。逢她讲课,学生极少缺席,几乎场场爆满。
每年思修课的第一课上,“麻花老师”都喜欢和学生“约法三章”——不无故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不影响他人听课。
王易用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来看待迟到问题:“我讨厌迟到。守时是一个诚信问题,说好的几点来就是几点来。有意外可以请假,但是不把时间当回事儿,我比较反感。”
但王易从来不用“点名”之类的办法维持学生的出勤率,她给学生的是“提前来”——提前来教室,永远不可能迟到。
当然,学生早来的王易,每次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必定提前20分钟到课堂来,她会把平时收集整理的一些和课程相关的优秀视频、图片、PPT等素材利用课前的20分钟播放,“这个我不学生都来看,但是你只要早来,我绝对不会让你在教室里白白浪费时间。”
“王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几个学院一起听的,差不多120多人。”杨倩回忆说,上个学期的思修课,几乎每一课大家都是全勤。
“为了不迟到,学生们其实也挺不容易。”王易说,上学期她的课是在学校东边的教室上,晚上6:00开始,而之前有学生晚上五点半才从学校西边的教室下课。他们要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穿越几乎整个校园去听课,中途还要解决吃饭问题。
有学生向“麻花老师”上课能不能边吃东西边上,王易欣然应允:“但是吃东西别太大声,别吃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王易秉承的原则依然是“不能影响他人听课”。
能让学生自觉“赶场”听一堂思想课,除了课上的内容让学生“解渴”,老师的个人因素,也不可忽视。
“王老师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杨倩记得,他们上课的教学楼里电梯数量比较少,很多学生都会去抢电梯,经常乱插队。王易老师就大家可以爬楼梯来教室,“她这样跟我们说,自己也就真的一直是自己爬楼梯来上课。”杨倩觉得,这样的老师,让她觉得信服。
虽然钻研传统文化,但是对于新事物,“麻花老师”也从来不陌生。去年,日报曾以《“别笑,我是思修课”——人民大学思修课怎么上》为题,报道过思修课教研室通过微博、微信号等形式,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课程互动。王易正是这个号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微博和号里,有教研室老师为同学们精心挑选、编辑推送的《书简》《书简》,也有诸如“爱国随手拍”“那些事”和“这就是幸福”这样简单有趣的互动活动,还会有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求职技巧等实用的经验分享,并不是单纯地把“教学大纲”搬运到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