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专访|环境经济学者谈诺冷门:气候变化经济学为何能获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29 17:02:50

      李志青给澎湃新闻()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前几年,他和一位美国经济学教授讨论诺德豪斯是否有望获诺贝尔经济学,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太可能”,但这次诺德豪斯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家,就“齐全了”,“他的老师,他自己,他学生,都拿了诺贝尔经济学”。

      李志青:应该算是集大成者,因为环境经济学领域中主要的一些方向上,他应该都做过一些研究。但他最主要侧重于用一种一般均衡的模型来分析气候变化问题。

      澎湃新闻: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推进现状如何?除了碳交易以外,经济学还有什么政策工具能够帮助缓解气候变化问题?谭凯的妻子

      李志青:中国碳市场发展的还可以。前面几年是做试点,去年年底开始启动全国的碳市场,实际上进展还是比较稳定的。主要挑战是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平衡问题,如果碳市场做的太急,一定会影响企业经营;但如果太保守也会影响环境的绩效,所以这两者如何平衡依然是碳市场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除了碳交易之外,其他手段有碳税,就是现在讲的环境税,这也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另外还有绿色金融的手段,也就是把碳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结合起来,做出一些碳金融方面的创新,使得碳资产提高流动性,也就是可变现能力的提高,提高碳市场的价值。

      澎湃新闻:是否有经济学工具可以让政策制定者或普通消费者避开环境问题里的“公地悲剧”,如果有,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如果没有,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尽量缓解这个问题?

      李志青:这个问题问得好。今年刚好是公地悲剧这篇文章发表五十周年,是1968年在科学上发表的。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在某些领域采取了一些比较大的突破。当时这个公地悲剧提出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消费和生产规模的问题,二个是产权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产权问题,涉及到制度性的安排,因为公地悲剧写作的背景是这个工地相对来讲产权界定不清晰。后来有大量的这个产业经济学家做这方面的研究,例如经济学家奥斯特罗姆提出如何做到产权的清晰界定。当然这个产权的界定不是说产权一定要私有化,奥斯特罗姆提到有很多种公有的土地、公共的产权形式也能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的效果。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初写公地悲剧的作者如果要想一个答案的话,应该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怎么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提高我们的效率,另外怎么通过制度安排来确定产权边界的问题,应该说,现在全球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进展的。

      所以想要缓解这个问题,我们国内也是朝这两方面去做。因为实际上目前来看,环境的很多法律手段的边际收益开始递减了。所以接下来我个人感觉应该更多侧重于环境经济的手段。环境经济手段的核心是利用市场制度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

      同时,从资源环境的产权界定来看,中国现在也在做。很多国家公园的制度,还有成立自然资源部,这些措施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明确国有土地上资源和环境的各种产权的界定。产权不是只有所有权,还有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等等。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

    上一页  [1] [2] [3]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