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理工论文 → 文章正文

    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学什么专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1-04 22:09:18

      录取工作已经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但很多考生对大学所学专业志向不明确,在不了解专业甚至在对专业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进入大学学习。

      一些考生学科成绩不错,但对“专业”一无所知,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专业”和今后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学什么,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兴趣”,只能于父母。

      麻烦的是很多家长也并不了解“专业”。而很多中学有,填报志愿,教师不得发表意见,更不能越俎代庖。最后,考生和家长往往是在七嘴八舌中“随大流”,于是形成“只认大门,误进小门”的现象。有调查显示,超半数的大学生入学前并不了解所选专业,入学后也并不喜爱所学专业,乃至有重考的事。

      据中国教育在线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已经有了明确目标专业的考生仅有15.6%;知道不想学什么,但是不知道想学什么的考生有36.3%;没有目标,不知所措的考生最多,有48.1%。

      学生上高三了,教师如果问“以后想干什么”“考什么专业”,多数学生回答是“我家人还没想这个问题”“爸爸妈妈没对我说过”……学生到了高三,不清楚自己今后要去学什么、做什么,这就让人纳闷:为什么学生到了高三仍然没有考虑过“职业”问题。 兴趣与志向是学习最原始的动力,所学非所好,甚至工作后所学非所用,造成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困扰中国学生与家长的一个长期问题。

      学生不会选专业填志愿,因为他不了解“专业”的内涵,也无法判断自己的学力。他在学校的学习是对付考试的,他的学习和“未来”的关系是:考分高,上名牌大学;考分低,上一般院校——这个他懂。“热门专业”一般指高收入、高待遇的“轻松、体面”的职业,就业容易——这个他也懂。至于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自己,不少学生并不知道。学校的教育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坦率地说,许多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个人规划的认识也很不够,他们可能并不具备这方面的指导能力。“把学生送张柏芝养小鬼进大学”,学校的任务好像就完成了,很多应试名校就是这么干的。

      教育的是点燃学生内心火焰,引出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智能,培养具有创造力、充满好奇心并能管理的终身学习者,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掌握就业或者创业所需要的方和基本知识,掌握再学习、表达、沟通、合作、时间管理等可迁移核心能力。

      鼓励学生学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本身就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鸡蛋从外部打破仅仅是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

      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好奇心、想象力,也就无从谈求知欲,也就无从谈“职业理想”,自然也就没有“专业”的概念。而一般而言,有了“趣味”和“热爱”,才有可能选择“适合”的“专业”。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