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教师许淑君老师对于项寅同学的论文汇报给予了肯定,表示本次汇报准备充分,但是论文的框架上也提出了一些:1、实际情况中,反恐资源分配并不是平均的,网络中反恐的应力分配结构可能对于反恐效果有很大影响;2、本文的模型局限于单点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多点的复杂可能更为常见,后续研究可以向这个方向拓展; 3、反恐设施部署的信息披露对于恐怖行为的影响,可以构建一个相应的动态博弈模型,在反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来取得超额的预防效果。
自信息化进程展开以来,以数字融合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现象日益引人注目。同时,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产业融合现象逐渐发生新的变化并出越发重要的趋势。这一方面对产业融合理论研究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也对全球价值链分布产生影响。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丰富技术融合模式研究。基于该模式框架,借鉴美国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经验,探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博士生首先从一个新角度来诠释“新兴技术”,即基于科学的,有可能创立一个新行业或者一个现有行业的创新来诠释“新兴技术”。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大型企业跨产业融合并购,产业融合引起社会关注。现阶段,新兴技术的知识基础在扩展,其在现有市场中的应用正经历着革新,同时新市场正在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分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分工到新兴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分工理论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讯技术进一步革新,数字、通讯网的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所带来的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现有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政策形成挑战。
产业融合是从信息产业开始,不断扩散到其他传统行业及新兴产业。产业融合是一个“大融合”,其不再局限于某一产业内融合,也不只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而是多个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博士生分别讲述了产业融合、技术融合及数字融合,并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的研究。从技术、产品、产业和制度四个方面出发,引入全球价值链,详细了微笑曲线,并提出新兴的射频识别技术来定位一个市场。
中国的高质量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将中美两国在技术前段、中端及后端分别进行比较,描述出中美趋势。在专利方面分析上,遗憾的是现在只有一篇相关专利引文文章可用作参考。
本次博士研讨课点评教师李眺老师表示本次汇报观点比较新颖,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研究方面偏管理类,并就文章内容方面提出一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