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研究者,迟福林专注于中国问题研究,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年来,始终以直谏为己任,问题导向的战略与行动研究,用的办院,带领团队努力建设中国智库。
迟福林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中国发展研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
他曾是军人、官员,以研究经济见长,身在海南,却放眼全国,使得居于天涯海角一隅的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下称“中改院”)影响力辐射。他,就是被称为“迟”的中改院院长迟福林。
1968年,在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年仅17岁的迟福林离开家乡,成为沈阳军区技术侦察支队的一名。
正是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年轻的侦察兵告别了懵懂的少年时代,以极大的热情潜心苦读马列哲学典籍。从这时起,迟福林就开始了对国家命运、对社会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很快,他便脱颖而出。1977年,没受过高等教育的迟福林,调入国防大学担任政治部宣传干事、马列基础教研室教员,一年后又进入大学,开始了在北大国政系两年的学习生活。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正涌动着思想解放潮流,迟福林聆听各种,接触各种前沿理论,用视角去观察、鉴别各种思想学说,深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按照迟福林自己的说法,北大这两年对他一辈子、做事、做学问,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这16年军旅经历是迟福林学术生涯的基础,那从1984年进入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其从事一生的研究则真正起航。
在中央党校,迟福林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读经济学巨著,活跃的思维和出众的研究水平,得到学界的交口称赞,被推荐为中央党校理论部学术组组长。他的硕士论文《论社会主义初级政治》被《中国社会科学》作为重要文章刊用。
“中央党校王珏教授关于商品经济的理论、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关于合作制的一些理论研究,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在成为经济方面的研究者后,杜润生、安志文等老一辈经济学家内在的理论严肃性与情感社会性相结合、自己观点的风格,使我受用一生。”迟福林回忆道。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1986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政治体制研讨小组。凭借扎实的理底和突出的工作能力,迟福林被调入中央政治体制研讨小组办公室,体制研讨的具体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一年多,他的研究视野全面打开,突出特点是具备了前瞻性、战略性和对策性,这也为他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