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造假,虽然背后由很多因素甚至体制原因造成,但其危害超过一般商品造假,因为可能危害健康和生命。
医学论文造假,虽然背后由很多因素甚至体制原因造成,但其危害超过一般商品造假,因为可能危害健康和生命。
日前,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发布消息称,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因作者审稿人和审稿意见而撤销107篇论文。这107篇论文的作者全为中国人,并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参与此次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撤稿并非出现了新的违规情况,而是期刊在2016年撤稿后进一步人工核查发现的问题,撤销论文发表于2012-2016年。”
自2015年起,中国作者被国际医学期刊大规模撤稿的事儿并不鲜见,假论文、黑中介的医学论文利益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
《肿瘤生物学》此次宣布撤回107篇论文的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是主流科学和医学期刊最常见的审稿形式。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学者评价论文质量,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后决定是否刊发。
“同行评审制度本身并无漏洞。不过在同行评审流程中,如评审人的筛选等,可以更加严格。评审人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会从各方面对论文的科学严谨性进行评估,如其使用方法、结果和论述等。然后提供详细的评审报告,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作者不知道评审人是谁。”彼得·巴特勒说。
记者注意到,《肿瘤生物学》此前,论文作者可向期刊推荐评审专家。此举原意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也让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机。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如果期刊选择他们作为审稿人,最终会得到一份正面的评议回执。
“论文造假机构一般是一条龙服务,”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社不会自己养很多专家、审稿人,《肿瘤生物学》算中等偏下级别的,造假案例不多,估计也没有精力做排查,这就给有心人钻了。”
据了解,SCI(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发表周期流程为:登录期刊官网;编辑初审;主编审核、同行专家评审(大部分文章都堵在此环节,同行评议需要取得4-5位同行专家的共同认可);提出意见、作者修改、编辑部复审;主编复审;主编提意见,作者修改;决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