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无论是驼铃声串起的深沉的大地之歌,还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都在向人们述说着“丝绸之”上的故事。
千百年后,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习总提出“一带一”,为世界经济、、文化之间打开了一条交流合作的新通。
钱塘江畔,丝绸之府。杭州,有一所文脉深厚的百年学府——浙江理工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的发展沿革,一直与丝绸紧密相连。
习总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作为最早培养丝绸人才的摇篮,浙江理工大学一直有一种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感。
1897年,时任杭州知府林启在西子湖金沙港畔,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蚕丝学校——蚕学馆。这是我国最早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也拉开了我国近代纺织教育和农业教育的帷幕。
林启秉承“振兴浙江实业,就以蚕丝业为重”的思,创办新学,不仅了当时的浙江蚕丝危机,也为中国蚕丝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0世纪中叶,从蚕学馆一绵延而来的“浙江丝绸工学院”,开始在浙江乃至全国声名鹊起。2004年,学校适应新时期发展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今年10月27日,时值浙江理工大学办学120周年,全国第一家高校丝绸博物馆将在此。这里将立体、全面地展示学校乃至浙江蚕桑丝绸教育、科技的发展脉络。人们能在这里看到世界上第一幅真丝织锦长卷《清明上河图》、产自20世纪30年代的近代丝织机、国家领导人馈赠国外元首的织锦肖像系列,还有去年G20峰会上为嘉宾准备的“元首礼”“夫人礼”等展品。
2016年,理工人为创刊60周年的《丝绸》庆生。《丝绸》由学校老校长、著名蚕丝专家、丝绸教育家朱新予创办,郭沫若、等都曾为其题词。作为国内丝绸行业的权威核心期刊,丝绸社推出了《丝绸》60周年全文数据库,内容涵盖蚕桑种养、纺纱制丝、生产织造、面料开发等各领域,可谓丝绸界的百科全书。
2016年,学校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唯一的“丝绸学院”,并于2017年重新恢复了“丝绸设计与工程”专业,这是学校响应国家“一带一”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