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学术存在浮躁现象,一些科研人员在名利的面前心态失衡,弄虚作假现象较为严重。学术丑闻频频,学术已经蔓延到多数的学术领域。有专家指出:大学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如果不立法明确学术造假者法律责任,加大对学术界弄虚作假处罚力度,将会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能力。
近日,一名旅美韩国科研人员因伪造实验数据,被美国联邦法院57个月,3年监外,罚款720万美元。因学术造假就导致之灾,刑罚还如此之重,消息一出,便引发我国广泛关注。
有专家认为:同样的学术造假行为,在国外被供职单位免职,也永久失去了受赞助的资格,情节严重者甚至。而在我国,对此却一直停留在学术与“内部处理”层面,处罚一直轻描淡写,一些大学不仅没有严厉制裁造假者,还继续委以重任。我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大国,必须立法遏制学术造假行为。
观点
专家:对学术造假应“入刑”
学术造假常恶劣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的制裁,应该运用、体制和法律三种手段,防范和惩治学术造假。
在我国,学术造假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不合理和学风出现了问题。在评价教学、科研时,不能仅以论文数量为依据,对业绩考核、科研励、职称评定等实行量化管理,不科学合理评价体制,加剧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