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岳渤、杨洋、领全()
新经济时代,一大批高速成长的企业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星。这些在新一轮技术的浪潮中创立的新兴企业,由于在短时间内实现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业绩增长而被视为新经济爆发式发展的典型,人们称之为“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的高成长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外有关机构和学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出了多种瞪羚企业定义或界定方法。瞪羚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引发了探讨。
何谓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作为学术概念诞生于美国。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伯奇与詹姆斯·麦道夫共同发表论文《瞪羚》,以对新增岗位的贡献作为企业研究的视角,将既能快速增长又创造了大部分新增工作机会的极少数中小企业称为“瞪羚企业(Gazelles)”。在欧盟委员会的INNOVA项目(2006-2012)的资助下,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安吉·申姆克博士与凯·米图什教授于2008-2011年完成《高成长(瞪羚)企业报告》,提出了从统计学意义定瞪羚企业的方法——相对增长率排名在前10%的中型企业和前5%的小型企业,并在考察期(2002-2004年间)内雇员数量与营业额保持持续增长,则称为“瞪羚企业”。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欧盟统计局对瞪羚企业的认定标准兼顾了持续高成长性与发展历程短两大特性。《欧盟统计局—OECD商业统计手册》的一项统计数据是通过设立一定的标准从所有企业中划分出高成长企业和瞪羚企业,并认为瞪羚企业是高成长企业的子集。高成长企业是指在三年期间营业额或雇员数量的平均年化增长率超过20%,并且至少拥有1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而成立时间不超过5年的高成长企业,则可被认定为瞪羚企业。同时,该手册首次重点研究了瞪羚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瞪羚率”指标,即在特定区域内瞪羚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除了学术理论界和统计机构之外,硅谷作为新经济的发祥地,也是最早开展瞪羚企业研究的地区。由民间智库Joint Venture和硅谷社区基金会编制的《硅谷指数》从创刊开始就把硅谷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硅谷指数》从已上市的公司中寻找瞪羚企业,提出了硅谷瞪羚企业的界定标准:起始年收入不低于100万美元,且连续4年增长率不低于20%。1995-2006年的《硅谷指数》连续10年发布了硅谷瞪羚企业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