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到达顶峰的瞬间,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攀登史;每一次成功的背后,更有无数失败的铺垫。谈及研究的探索历程,骆老师略微思索道:“说实话,这篇文章做出来也不容易,有两点重要因素:一方面美国平台好,研究条件突出;另一方面我在那边也是日以继夜地工作,每天基本上都是在实验中度过,晚上12点才回去,第二天早上8点就又到了实验室。”
实验室的生活没有周末,没有假期,骆老师一边回忆一边感叹:“在这样的上发表文章肯定要有创新,另外也要付出很多劳动,在碰到困难时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恒心和毅力去解决他们”。
与我们设想所不同的是,对于骆老师而言,此次研究最大的困难并非是技术问题,而是时间问题。“他们仪器设备都很好,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去做,去尝试,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一种方法,但访学时间只有一年,必须抓紧时间才不会半途而废。”在不断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结果评价等一系列过程中,骆老师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最终实现了突破,为他的海外访学之旅画上了句号。
然而面对此项研究的现状,骆老师直言:“这个研究还在做动物实验的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受现在学校科研条件所限,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治疗人类视网膜疾病,以后有机会还会将这方面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文终须以载道
“我大学时候的专业就是有机化学。我觉得有机化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理论上的知识,更要联系实际,走进生活,对生命现象作出理解。”在这数十年如一日的科研道上,骆老师也以行动践行了自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用心地将纷繁复杂的化学组成了一只竹筏,将科学问题送到彼岸,达到解决的新起点,而他,就是那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撑篙人。
在2013年,骆老师获得了宁波市十大发明之星的称号,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教师,也是对他2010年出国访学前从事应用性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肯定。他说:“我的主要发明是最新型的抗过敏药物,区别于传统的抗过敏药物,对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具有较好的效果。这种新型药物不但疗效好,而且副作用小。”
现阶段,骆老师正在利用他在美国的研究经验,寻找除传统的化疗、放疗、手术治疗之外的第四种癌症治疗方法——基因疗法,该疗法是目前最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方法。当然,任何研究都必须以科研条件和经费保障为前提,他希望学校能够改善科研条件,同时能够获得各级科研经费的支持以继续该项科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