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给老师送礼不容易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文章描述了一位小留学生父亲眼里的美国私立学校。文章称,儿子初到美国很不适应,尤其是学校地处高原地区,他有些高原反应。父亲计划给他转学,朋友推荐了西雅图的一所私立中学。春节的美国之行也包括去西雅图实地考察这所学校。我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考虑到美国人的习惯,准备的礼物都不贵重。
在西雅图的学校,国际关系联络员Jack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位父亲出于感激,决定送他一个苹果的Ipod,不过200美元左右。他当即表示太贵重了,不能收,说可以捐献给他们的学校图书馆。
但是第二天,这位父亲却收到了学校退回来的礼物,还有国际部主任Williams的一封。信上说:出于尊重你们家人的想法,我Jack收下你们的礼物,并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但是我错了,我们学校的政策是任何机构或教员都不得接受来自申请人家庭的礼物。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一个申请人不够格而被接受。你的儿子被接受也仅仅是凭借他自己的能力。我们希望尽量减少迹象让他感觉自己被接受是一个礼物帮助了他。
在美国,给老师送礼被似乎不是偶然发生的,在孩子的学校父子俩又经历了类似的。他们想请儿子的老师吃饭,但所有的老师都以要回家为由婉拒了邀请。
中国国内潜规则境外行不通
在中国,送礼已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风气,学校也不例外。每到教师节,学生家长都会以各种方式给孩子的老师送礼。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中,对于“现在很多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原因”,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想让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65.0%的人选择此项;“送礼成风,担心孩子受委屈”排在第二,有57.7%的人选择;17.7%的人表示是“对老师工作表示充分肯定”;还有8.9%的人选择“不送礼不足以表达谢意”。
然而大部分老师们在收礼与不收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
专家指出,在“医生红包”“办事送礼”等社会风气盛行的情况下,“老师红包”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教师节送礼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当务之急是重塑师德、重塑社会正常风气。打破无奈的“潜规则”,莫让了师生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