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院士和资深教授“退”而无门?去年11月,林业大学老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已年满80岁的沈国舫向学校提出退休未果。校方给他的答复是:“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你代表着学科发展方向,你还要为我们学校或者学科发表意见,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实行院士和资深教授退休和退出制度终究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让院士和资深教授回归学术荣誉,与各种利益脱钩,才是这项制度的关键。
资深教授为何远比院士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马敏评价章开沅请辞“资深教授”时表示:“打破学术头衔,具有开创性意义,必将垂范后人、载入史册。”记者昨日梳理发现,我国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资深教授人数远比院士人数要少。
2013年底,我国共有院士1557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5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07名。在鄂院士总人数为63人。记者昨晚登录教育部在汉7所高校网站发现,武汉大学有社科界资深教授9名(不包括已去世的马克昌),华中师范大学有社科界资深教授2名(包括已请辞获批的章开沅),其他高校官网上没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信息。
武大是在国内较早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高校。其评选标准主要有两条:一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二是具有良好的学术风范。
国内从事社科研究的教授总人数并不少,为何能享受院士待遇的社科界资深教授很少?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胥青山昨晚分析,一般高校很难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高校评选时,会考虑社会影响,会标准,做到宁缺毋滥。院士之所以人数多,一方面在于涉及的学科、领域相对较多;另一方面在于参评的单位、对象较广,既有高校的、研究院所的,还有一些大企业的技术专家。此外,高校自己评选社科界资深教授的历史较短,只有上十年时间。
院士待遇到底是一种什么待遇?胥青山介绍,首先,院士有专门津贴。早年院士津贴并不高,逐步从每月几百元、几千元涨到后来的每月上万元。这些津贴既有国家给的,也有省市给的,还有学校给的。其次,院士在用车和医疗方面也有待遇,用车可以做到“随叫随到”。第三,院士有待遇,比如开会时可以在台或前排就座。社科界资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只是相对而言,其津贴等费用主要由学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