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80%以上的在校生、累计超过30000名学生按照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方案进行培养。在创新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这所学校怎样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他们的回答是——在、竞争、合作的育人中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探索出“不问起点,直插前沿,以问题为导向、以科研反哺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
华南理工:不问起点直插前沿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在无菌实验室参加实验。梁启华摄
近半数以上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了各类科技实践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近5年本科生共申请129项专利;深圳华大基因创新班成立以来,已有39人次以并列第一或者署名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或子刊)、《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2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我们荣幸地通知您,您被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正式录取了!”当华南理工大学2009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朱彬接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涌上心头的除了激动之情外,还有些“小小”的纠结:因为这已经是她收到第四封录取通知了,在这之前她刚刚收到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两所新常春藤联盟学校的录取通知。
在华南理工大学,朱彬和许多同学一样是学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受益者:超过50%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了各类科技实践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近5年本科生共申请129项专利,发表378篇学术论文,共有2737人次在国内外重要科技竞赛中获,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深圳华大基因创新班成立以来,已有39人次以并列第一或者署名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或子刊)、《科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2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每届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毕业生数占工科类毕业生数的比例均超过20%,学生数超过1000人。
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一个也不能少
“工程教育的创新实践能力在于创新要接上行业发展的地气,而非理论上的‘空中楼阁’”,作为华南理工大学“阳光小屋”团队的指导教师之一,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教授指导学生们获得了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亚军,并取得国内代表队第一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