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徐莉佳的论文:应对后奥运时期 职业规划需赶早2014-1-30管理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1-30 12:56:26

      “看书时,我觉得时间过得最快,比训练帆船时都快。海上训练当然开心,但每天3小时的体能训练就非常枯燥了,又不得不去做。看书时就会觉得一天时间飞快过去。”住院期间,徐莉佳的床头小柜里码放着好些书,既有学习类书籍,也有一些是她想花精力去继续翻阅的资料——其中就包括一份《Athletes career program》(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

      聊了几句近况后,记者将话题转向了她那篇颇著名的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运动员后奥运时期的管理》。徐莉佳的论文选题原本并非这一个,只是在经历伦敦夺冠后“狂轰滥炸”式的密集关注之后,带着不知所措和一颗求索的心,她火速更换了选题。

      “每经历一届奥运会,不管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奥会,我们国家都会出现一批新的奥运冠军。他们还会遇上往届奥运冠军一战扬名后的困惑吗?我们能给他们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些都是我所关心的。”时间难以逆流,但徐莉佳仍有感慨的冲动,千金难买早知道,“要是在我伦敦拿冠军后就能看到这样一篇论文,该多好?能少走多少弯?”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并非徐莉佳没找到相关——而是国内几乎就没有!

      伦敦奥运会后的某一日,徐莉佳的爸爸徐俊法“教育”女儿,“你看,人家吴敏霞时是这么(用三根手指轻巧捏着)拿金牌的,你怎么就是大大咧咧一把抓?要跟人家好好学学。”除了乖乖受教,徐莉佳还想到了更多——从吴敏霞、邹市明等拥有多届奥运会参赛经验的冠军选手身上,她明显感受到了他们与“新人冠军”的不同。

      这份“不同”渗透在了奥运会后的许多细节中。“接受采访时,他们比我们这些刚拿(奥运)金牌的人表现得自如多了。而且他们知道该怎么去选择参加的活动,既不让自己太累,又尽可能去满足需求。这方面我就完全不行,心理没准备,又很难找到可以请教的人,弄得自己压力很大。”

      觥筹交错之际,本该意气风发的徐莉佳却被一种迷茫与无力给深深包裹住了。哪怕比赛时孤身航行于海上,她知道在岸边的船坞里,会有人时刻关注着自己,但在奥运会后的各个喜庆场合上,她却“孤身一人”——教练和领队已进入休假状态,大多时候她只能跟在陌生面孔的工作人员后面,“随大流”地应对着。

      参加的活动越多,升起在她心底的问号就越大。“这是每届奥运会后势必会发生的情况,为什么在重复又重复后,我们还得以白纸状态去面对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像竞技训练那样总结教训,归纳模式,传给后来的人呢?”

      运动员职业规划需赶早

      在探索“运动员职业发展”的这条上,徐莉佳找到了一位同行者——比她更早关注到这一薄弱环节的冬奥会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