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首都,皇家科学院宣布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拉尔斯彼得汉森、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获得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李想
10月14日,备受瞩目的2013年“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尘埃落定。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ugeneFama)、彼得汉森(PeterHansen)、罗伯特希勒(RobertShiller)凭借“对资产价格的分析”获此殊荣,共享800万克朗的金。
意料之外,实至名归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给人些许惊喜,来自于3位获者所贡献的领域是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分析。“1995、2004、2010、2011,接连几年诺都颁发给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没想到今年颁发给了偏应用的金融学。”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胡希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尽管对于获领域颇为意外,但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3位经济学家的获实至名归。事实上,他们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在金融投资研究领域经常被提到和使用。
比如,法玛作为现代金融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人,是投资经济学学术论文在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有效市场”以及投资组合和定价理论在国内现代金融教学课程中被作为一个重要理论教给学生。
汉森曾利用稳定控制理论和递归经济学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这次获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
3位获者中,为国内经济学界最熟悉的当属席勒,他多次来华并推介他的行为金融学思想。早在2000年他警示过美国股市泡沫,2005年他又担心房地产市场泡沫所带来的风险。他的著述《非繁荣》让他成为危机的预言者,他的多本著作多次成为畅销书籍。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胡敏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3人因为他们研究的“资产价格问题的分析”而获,不仅充分肯定了他们研究开发出的新的资产价格研究方法及其对有关股票、债券及其他资产价格定价的计量分析技术的学术价值,还进一步夯实了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在投资金融学领域作为标准工具和基本的重要地位。
和而不同,殊途同归
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只要信息不扭曲,市场就有效,决策者都是的;而席勒则认为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市场中的人会因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做出非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