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10月10人电 (杨 张爽)只需将学生名单导入系统,并且设置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就可以让软件随机点名提问,而且老师还可以在即时打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日前,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黄薇研发的“教师课堂提问”软件受到师生广泛好评,并已在全学院试推广。
黄薇老师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武昌理工学院工作已有十余年,主要教软件工程专业。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她夜以继日,经过半年时间的研发,终于完成了教师课堂提问”软件的开发。昨日,她向记者演示了这款全新软件,不仅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进行随机点名提问,还可以即时打分。黄薇老师笑着告诉记者,“我研发软件一是结合自身专业及兴趣,二是学校在推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课堂上必须有提问环节,我就希望研发相关软件能够更好地提问。”
为研发这款软件,在十几平方米的实验室里,黄老师和自己的学生交流想法,夜以继日,经过半年的研发,终于完成软件开发。在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已经进行了试推,目前还在不断完善,而她的学生们则是软件最大的支持者,并且也在帮黄老师不断完善软件。
“平常的教育模式多是满堂灌,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我就是希望通过开发软件的方式既能创育实践,提高课堂效率,又能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对课堂的兴趣延伸至课下,让他们多实践,多出。”黄老师兴奋地表示,她开发软件的目的达到了,她所带领的软件工程系的学生将课堂搬至了实验室,老师带领学生搞科研、搞学习,几十名同学有时通宵开发软件,为了学习与兴趣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验室成为他们第二个宿舍。
“同学们集体讨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但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不能跟同学们在一起,为了最大程度调动他们积极性,我们必须探索。”在黄薇老师的提议和申请下,学院专门为其配备了一个专门开发软件、集中学习的实验室。
十几平米的实验室里除了电脑就是一个个枕头、气垫床、泡面、茶杯、碗筷……第一眼看起来,这里不像实验室,而更像一个寝室。软件工程专业的刘文才同学告诉记者,放假的时候,他会感觉比平常更忙更累,因为每天24小时除了吃饭大家都会在这里编程。“昨天一晚上我们就编了一个‘贪吃蛇’的软件,那感觉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据介绍,目前,该实验室里已有两位学生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