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学生就业季已基本结束,高校公布的就业率均不难看。然而,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发现,虚假就业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有由明转暗的趋势。
据悉,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然而,近期各地公布的高校就业率却依然很高。广西教育厅发布的消息称,截至7月底,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8.6%,而一些东部沿海省份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更高,普遍在90%以上。
“只要你单子敲好章,就算一个就业率”
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存在一定“水分”。“学校让学生找个单位盖个章,学生一般都会配合,只要你单子敲好章,就算一个就业率,之后你的实际去向,学校就不管了。”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姜凯明说,“今年就业情况这么严峻,各个学校拿出来的就业率却都那么高,你认为准确吗?”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毕业生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发毕业证学位证”等,但一些老师会私下为学生“支招”、请学生“帮忙”,鼓励学生“想方设法”毕业前就业协议。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有些毕业生明明和企业签了协议,实则目前仍待业在家;有些毕业生看似就业了,其实只是到学校的合作单位去“走个过场”。
广西某医学院应届毕业生小卢坦言,毕业前他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被员约谈,“员认为我爸爸的工作单位好,我找爸爸单位先在就业协议上敲个章。”小卢坦言,像他这样被“约谈”的同学并不占少数,学校不会真的到盖章的单位去核实,只是需要一个章,证明学生“已就业”。
江苏某高职院校毕业生杨继培说,他学的是网络安全专业,今年以来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但一直没有成功签约,至今仍赋闲在家。毕业前,员动员班里几个还未签约的同学“暂时找一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尽量不要影响本班、本专业的就业率。“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碍于老师情面,我还是找了曾经由学校介绍去实习的公司,签了就业协议,给学校交了差。”
高校就业率为何“虚”高不下?
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和专家认为,虚假就业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既有追求就业率排名、方便招收生源方面的压力,也有为教师安排专业课程的需求,加上缺乏诚信体系约束,学校存在造假的动力。
一是就业率排名的压力。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表示,一些地方过分注重就业率排名,预警专业还有被取消的风险,导致部分学校为了,不得不铤而走险,弄出各种“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