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刚刚建立一年,却在康城村及周边8个村庄出了名,连其他乡镇的村民也跑来小院咨询,现在小院几乎每天都有来访的农民。
如今,科技小院的学生几乎成了康城村的村民,不管是村干部或是普通农户,有啥事都喜欢找他们,当然他们有好吃的也忘不了这群学生,经常给学生送菜送饭,果园的杏还没熟就要采过来让学生品尝,甚至一些热心的村民要为科技小院的男生介绍对象,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
——专家眼中的小院——
不仅培养了人才,还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
在负责指导科技小院的河南农大教授叶优良看来,建立科技小院,更多地要面对生产,要解决作物生产中的问题,要为肥料企业、部门、种子企业提供等,老师们的科学研究需要和生产实践结合。
为了让科学研究更有意义,近年来叶优良教授研究的课题也是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减少了申请国家科研经费的比例,而增加了从企业获得资助的比例,研究很快地可以应用于生产。用叶优良的话说,这样比发几篇文章更让自己有成就感。
河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赵鹏告诉记者,科技小院运行一年来,从一开始村民们对师生们的半信半疑,到一个月后的信任,再到现在的依赖,初步实现了“专家→学生→企业→农民”的良性可持续农业推广模式,让科技小院成为科技推广、服务“三农”的桥梁。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谭金芳教授看过康城村的科技小院后说,科技小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效果已经,这种以教授专家为主导、以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体、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小院模式,一方面为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探索和积极尝试,特别在培养农业院校大学生专业思想、爱农意识、吃苦,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小院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了扎根服务的优势,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有效地发挥了农大在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