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MBA入学考试的时候,面试让他紧张了一回。面试之前他被单位派去出差,用来准备面试的时间变少了。他只能不断地琢磨可能会被问到什么问题,一遍遍地在心里演练回答。
面试进行得比较顺利,拿到入学通知才是更大压力的开始。当时学费只要8万元,马骄阳工作以来的积蓄勉强够交学费。“3年的学费分别是3万元、3万元和2万元,不用一次全部交齐,这还稍微有个缓冲。”当时国际班学费是9万元,全职班和在职班都还是8万元。如果上全职班,时间充裕,但他就没有了生活来源。马骄阳必须一边工作赚钱,一边读在职MBA,再加上“厉行节俭”。读在职MBA只能利用所有的休息时间上课、复习、准备作业,这比读全职显然要更“”。
“北大的MBA很严格,想毕业并不轻松。”一开学,马骄阳就在英语测试中被判定为需要继续学习英语还不够熟练,但讨论课上仍然得硬着头皮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解释自己的观点,课后则有一个监督软件考核听写读的时长和效果。老师都比较注重平时成绩,课后作业量也不轻松;看着外企同学很炫的展示PPT,马骄阳觉得自己那个“太土”……
80多人的班里马骄阳算是比较年轻的。25岁精力旺盛的他没有业余时间、没有周末,一心朝着更高的学历和更好的工作努力。实行“小学期”时暑假也在继续修学分。“好在我当时的单位工作并不是太忙,比起一些外企或外地同学已经算很幸运了,他们要么是出差回来拉着行李箱就直奔课堂,要么是周末坐动车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赶。”
不断见识新世界的愉悦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他身体上的疲劳。“我倒不觉得真正学到多少知识性的东西,眼界和视野的开阔、思考问题的方法才是我后来一直受用的。”马骄阳总结这段经历。
他在读MBA期间有机会坐在聆听中国顶尖教授学者谈宏观经济政策;有机会在讨论课上听到来自金融、IT等不同行业的同学的观点,他们以自身行业发展状况做例子来表达观点,让他学会以更广阔的角度看问题;管理案例分析的训练,让他考虑问题的体系更加完善。
MBA读到后期需要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由于大家都往热门的金融、投资方向挤,选课竞争激烈,马骄阳最后定的是战略方向。
在读MBA的第二年,也就是和原单位签订的5年合同快到期时,马骄阳开始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他投出的新简历里也增加了MBA的教育经历。
一家大型央企总部的资本运作部门给了他新的机会:工作内容更广阔,薪资待遇也有很大的提升。马骄阳立刻接受了新offer,从事业单位进入了更讲究效率的企业。“角色转换并不难,之前的财会知识、管理学储备都对我有很大帮助。”只是他当时还要一边适应新公司的,一边完成MBA的最后一年学习:半年课程和半年的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