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体修复骨缺损实验与临床
完成单位: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
该项目将种子细胞复合在具有骨形成蛋白和支撑力的骨材料即骨活性材料上构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不经体外培养过程直接植入骨修复区获得成骨效果;以带蒂筋膜瓣为膜促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并作膜内充填物修复大段BD的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奠论基础,通过临床研究修复大段BD及创伤性低度力感染性骨缺损的成功,开辟新的治疗大段BD领域。
该项目是在推广应用世界最尖端组织工程学技术基础上,创新研究新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骨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痛苦轻、并发症少、无需输血、患者易于接受、效果肯定并具有血管化的组织工程化骨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非常的临床实用性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将现代组织工程技术、骨科材料学、微创外科与显微外科治疗学相结合,利用显微外科微创方法,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深筋膜瓣,使其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内含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骨活性材料(内含骨形态蛋白细胞生长因子的载体)组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防止组织工程骨从骨缺损处散漏。
肠淋巴液在急性失血后血液流变性异常中的作用与机制
完成单位:北方学院
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
该项目应用肠淋巴管结扎、肠淋巴液引流、输入休克肠淋巴液至正常大鼠的方法,通过急性失血、失血性休克持续低血压/液体复苏等多种动物模型,从血液黏度、红细胞参数、红细胞代谢、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血液凝固性等方面建立了研究休克后血液流变性的技术平台,全面研究了肠淋巴液/肠淋巴途径在失血性休克/急性失血后血液流变性异常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肠淋巴液回流是导致急性失血/失血性休克后全血低黏、红细胞低变形性与高聚集性、红细胞代谢障碍、红细胞结构损伤、血液高凝的重要机制。本将淋巴循环与血液流变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了休克的微循环障碍学说,为针对肠淋巴液防治重症休克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以淋巴为靶向防止休克恶化提出了新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推动了淋巴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以及危重病医学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