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国各行业还有数以百万计的职称评定系统里的人,因为职称评定与论文发表也直接关联,所以这帮人虽然远离高校,但仍然需要遵守学术论文的江湖规矩。
现今已经是广州某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黄科(化名)在2007年前参加了高级工程师评估,完成评估的最低指标之一是发表3篇论文。即使是发表论文所需的版面费都由单位报销,黄科仍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真正完成这些论文,于是,3篇论文全都是由其下属代写。
问及论文审查是否严格,黄科笑着说,“给了版面费就能登上去,怎么可能会严,大家各取所需,双赢嘛。”黄科似乎深谙市场规律。
面对这些问题,也开始试图淡化论文在学术考评机制中的作用。2013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谈及职称评定与工资待遇等各类福利挂钩太多问题时称,将分类推进各行业的职称制度。以中小学教师为例,今后评职称将大大淡化论文的作用。
有些高校干脆取消了研究生必须在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硬性。比如暨南大学以“应用型科学学位”为方向的新闻学研究生就不必发表论文。此外,北大北生所的一个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联合计划中,对研究生的毕业考核彻底取消了在SCI(国际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检索工具)发表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