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解放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经历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世纪之交,作为全国教育科技体制统筹的重要试验,合并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迎来了发展的辉煌时期。学校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科教体制,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学校现设18个学院(系)、水土保持研究所及体育部,设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11个学科门类。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部省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台(站)。拥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 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5个硕士点。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
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丰硕、造诣精深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富于创新、逐浪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青年教师。现有4689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教授258人、副教授372人,博士生导师236人,硕士生导师623人。有两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长江学者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8人,高校青年教师获得者3人,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3人。
学校从1939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形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到专科以及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余名,各类研究生7100余人,其中学历研究生5573人,有教育学生8000人。
学校始终瞄准高新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建校以来,先后取得科研5000余项,获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励104项,培育出我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科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十五”以来,学校累计取得各类科研25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14项,省部级科技17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21件,审定品种210个,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300多篇,出版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