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汉武帝写下著名的《轮台罪己诏》,但盛世场景已成昨日落花。
此后,汉代君主几番努力,换来一个通货紧缩的结果。“通货紧缩使得每一个人手中的货币都升值,货币越值钱,农人的境遇就越悲惨。通货紧缩也进一步强化了官家豪强的货币优势”
作为历史主角,金融发挥的作用,远不止缔造辉煌帝国,或者摧毁。中国几千年王朝更迭,交替,兵戈马革,宫谋,处处闪动的,依旧是金融利刃的血光。
葬送西周的并不是“褒姒一笑”,而是周王实力和权威的。而卧薪尝胆的勾践能灭掉吴国,绝不是因为“三千越甲可吞吴”,从金融的视角,我们看到的是“三千越钱可吞吴”,真正灭掉吴国的,是越国铸造的“蚁鼻钱”。
也许,金融并不能解释所有更替,但是金融解释了民生,解释了兴盛与凋敝,甚至解释了中国与分权的逻辑:封建货币官铸击溃异族经济衰退;封建分权货币私铸造经济兴盛异族入侵半壁江山。
我们在历史的时候,是否也看到了制度背后的掣肘力量?是否将它置于当时真正的中,是否真的明晰其形成逻辑?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真正地了解中国历史形成的原因,才有力量为应有的荣誉而骄傲,也为曾经的而。
在《中国是部金融史》里,陈雨露所关注的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逻辑,历史发展的。在“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下,中国历史走的是一条曲折多难的道,形成一个以为轴心的财富分配体制,正是这三者的矛盾,演绎了数千年的短暂繁荣与频繁动荡,了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官商王侯的。而这个社会框架的形成,与先秦中国的金融实践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我们的金融实践选择了这个社会框架。而一旦这个框架稳定下来,封建王朝的制度开始趋于稳定,框架之中的矛盾便开始酝酿,一个王朝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它的覆亡!
元人有曲云:“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潼关。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固然悲苦,者又何尝能乐享太平?这个古国的历史,并非一切都是浮云,只有不懈改进、自强不息的态度、尊重规则、不惧的,才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而这也是金融学研究的动力所在,更是本书所要阐述的。
(作者系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
陈雨露,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高级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