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入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是李克强一贯的工作作风。出门轻车简从,现场解决群众和基层提出的实际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他从未改变。去年岁末,李克强探访五年前到过的湖北恩施龙凤镇青堡村。准备离开时,看到边陡坡上有玉米地,李克强踩着泥泞的山道攀上坡,用手抓了一把泥巴捏捏。“这是一个很农民的动作,就像大家平时在看地一样。”村民杨芳说。一位村干部说:“但凡有人来田里看,大都是向前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真正懂行的才弯腰看看苗情。李克强一到我们这里,眼睛就是往下看,跟我一起捏捏苗,盘算打掉田埂后能增多少收成。”
今年春节前夕,李克强走进包头北梁棚户区的高俊平家走访,当时高俊平的孙子刚睡醒午觉,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躲进立柜里。李克强和高俊平唠家常时,孩子从立柜里出来钻进被窝,露出了。整个过程被电视镜头记录。对于这段镜头,网友们报以肯定:“可以看出,这是真正接触底层、事先不打招呼的访贫问苦。”
他又来到棚户区居委会召开现场会,由于温度低,会场只能靠烧煤炉取暖,屋内弥漫着呛鼻的煤烟味。李克强说,城镇化不能一面是高楼林立的新城区,一面是低矮简陋的棚户区。要下大力气,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两年前在湘西凤凰考察时,李克强得知村里一个叫龙桂菊的女孩儿因家庭困难不能上大学,他希望地方圆她一个大学梦。当地干部表示马上落实。李克强又说,不仅要圆她一个人的,还得全面排查,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今年,李克强参加湖南团审议时又问起此事,当地的干部说,他们又解决了8个困难考生有学没钱上的问题。
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强调,也是民生,必须着重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在2011年12月召开的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就专门提出在全国开展PM2.5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李克强既立足国情,又引入了现代管理。他指出,公共服务要合理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要着力保基本,构筑起一张使群众能够生产生活的安全保障网。这一,已为中国重大民生工程的实践。
常年阅读英文书刊,与妻子在大学中认识
最近一段时间,李克强关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既要有“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有“走钢丝”的勇气、智慧和韧性,不断破解难题的论述,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新一轮机构,就体现了这种决心和智慧。
长期关注世界经济数据、发展和战略走势,使李克强习惯于将中国与全球、区域与全局联系在一起。去年冬天,他在四省通衢的江西召开现场会时,对沿江城市负责人说,下围棋都是先占金角、银边,但到最后,决战还在中部。中部是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两大差距的突破之地。中盘定胜局,我们要做好“中”字这个大文章,承东启西,大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