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城镇化”思延续到现在。他提出了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内需,而最大的内需就是大力推进相对滞后的城镇化”。
工业 振兴辽宁
在辽宁棚户区的过程中,李克强一再强调“万事民为先”,这也成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
离开农业大省河南,2004年12月,李克强转任工业大省的省委。
当时的东北老工业正面临最困难时期,国企包袱重,在进程中大量国企破产、大量工人,棚户区群活尤为艰辛。
2005年3月,辽宁公布集中连片棚户区实施方案。
3年时间,棚户区消失,120万居民住进新居。
核心“万事民为先”
据报道,李克强在“棚改”过程中一再强调“万事民为先”,这也成为他日后主政的核心。
初到辽宁发表履新感言时,李克强提出“重塑老工业辉煌”,表示自己将“尽心去谋划老工业的调整”。
在辽宁期间,李克强以全球化发展视野,在全国大局中审视辽宁发展,“大刀阔斧辽宁老工业”,进行战略重组,推进国有企业,“构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他一直积极推行“对外”,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辽宁投资,“要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对外的突破点”。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克强指数”真实评估经济
认为,李克强主政辽宁三年,老工业全面振兴。他离开时,辽宁已经“翻过身来”,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那时期,李克强就引起了外媒关注。2007年,李克强与美国大使谈起辽宁的P数字,他说,自己更愿看到另外三个指标:铁货物运输量、电力消费和银行贷款。
《经济学人》据此专门创造了一个“克强指数”,这个指数与的P数字走势基本一致,只是波动更大。
2003年6月4日,李克强冒着酷暑在河南鹤壁市调研。 史家民 摄
亲民务实 不兜圈子
李克强回忆,“我曾深入棚户区,到那些为了国家工业体系建设出了大力的工人家里去看,确实很心酸,甚至于流泪”
虽然“克强指数”响亮世界,但李克强在国内还是被“抢镜”了。
今年春节前,李克强到包头市的棚户区,探望居民高俊平,事前没有任何安排,听到屋外副总理的招呼,高俊平让光着的孙子钻进大衣柜,先躲躲,“本以为老李握个手就走,没想到还坐了下来。”
时间长了,孩子憋不住,爬出柜子,钻进被窝。这个场景被《》,光小孩抢了局常委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