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给每个学院一个账号,学院每年都会向学校要100个至250个查重额度。”江苏某高校研究生教学秘书王老师说,“不够用的时候直接和研究生院学位办打电话说,不用走什么具体程序,好像学校也不会看自己怎么用这些账号。”
武文经营的打印店,也提供查重服务。他以所在高校为例,介绍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知网会给学校提供一个账号,由研究生院统一管理。为了方便开展工作,研究生院会给各二级学院分发子账号。关系户可以拿到子账号,然后提供给他这样的商家使用。每检测一篇论文,关系户还要收大头。
多位经营相关业务的网店客服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高校教师的账号提交论文进行查重。“知网学诚教育专营店”的客服说,他们和高校有合作,并表示查重报告单支持验证。“学术不端查重检测中心”的客服则坦言,“是在学校查的”。
中国青年报此前评论称,从表面上看,相关报道的似乎是“自费查重”涨价的理由,但在更深的层次上,它却出了一个令人的事实红红火火的“自费查重”生意,原来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是一个寄生于中国知网上的“灰色产业”。
一方面,对广大研究生而言,在提交论文前自行查重,几乎是完成学业的“刚需”;但另一方面,为了满足这项“刚需”,他们却不得不将大把的投向这样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业如此现状可谓十分。
为此,我们还应认真现有的查重机制,搞清楚这套机制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此才能解决研究生群体的“查重困境”,为年轻人排忧解难。
其实,让研究生陷入这种困境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很难通过正规渠道提前给自己的论文查重。由于中国知网的查重系统并不对个人用户,而只对高校等机构,学生为了让自己心里有底,只能花钱求助于那些违规倒卖知网机构账号的“旁门左道”。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制造了这种“准垄断”局面的知网,还是受制于此的学生,都占不到任何便宜,只有那些钻的商家能借机坐收渔利。因此,知网和各大高校还应多加考量,本着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原则,对现有作出合理调整,从而消除这种结构性的弊端,让这种扭曲的产业生态不再有其土壤。
平心而论,中国知网之所以不对个人用户查重服务,自然有其顾虑与考量。毕竟,知网的查重系统在判定学术抄袭上权威性极高,倘若对个人不加甄别地,一旦被某些不良的人抓住漏洞,后果不堪设想。但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并不是一般的个人,他们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在毕业前有限次地使用知网的查重服务。为此,不论是向高校出售服务的知网,还是从知网手中购买服务的高校,都应对学生的正当需求有充分的考虑,为他们提供正规、的查重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