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许明介绍,迁址到扬州后,扬州市委、市在财政投入、校区建设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扬州也获得了回报。近年来,每年考上通达学院的扬州籍学生有100人左右,但在同年的应届毕业生当中,留在扬州工作的有200人左右。这些毕业生扎根扬州,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说。
南大金陵学院搬迁至苏州校区实际上也是“一招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的办法”,苏州当地也将出资支持该校区的发展。“在现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苏州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南大金陵学院党委冯维波透露,新校区迎来不少利好,该校区还将积极联合国际名校,引进先进的国际教育资源,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在若干专业开展本科生联合学位、双学位等多种形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此外还希望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独立学院迁址办学,有助于优化所在市县的城市人口结构,刺激商业消费、提升城市能级、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升级、带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阙明坤说,独立学院迁入新的城市后,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活力,“譬如,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从镇江外迁到张家港后,结合张家港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22个本科专业,培养张家港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独立学院虽然通过迁址办学为新一轮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记者注意到,外迁以后,它们普遍都会面临着一定时间内的发展“阵痛期”。
首当其冲的就是招生录取分数。“招生分数和生源质量作为高校办学水平的晴雨表,直接反映了学校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阙明坤说,独立学院外迁后,区域的吸引力下降,交通、医疗、治安、周边等与搬迁之前相差悬殊,短期内学校品牌还未巩固,招生分数和生源质量受到一定冲击。
譬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在南京办学时期,其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年学院迁至扬州,当年在江苏的录取线掉到了三本省控线年,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从南京迁址连云港办学,理科、文科录取线分。但在去年,康达学院在江苏的理科录取最低分反而高于南京的多所独立学院10分左右。
师资队伍建设也面临挑战。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本来就很薄弱,过度依赖母体高校,搬迁到县级市或者相当偏远的设区市办学后,面临全新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巨大压力。阙明坤说:“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数是母体高校派驻的,少数是独立学院多年来培养的,新校园工作生活条件、科研配套设施、入学教育保障等短时间内还不成熟,部分教师不想远离原有科研平台或教学,不愿意一起搬迁到新址。”
有专家指出,独立学院迁址办学后,难以共享母体高校资源,办学成本更高,所需要的投入更多,这给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资金压力。“良好的政策是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迁址办学后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给予关心和支持。”
阙明坤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即将步入普及化阶段,政策导向鼓励独立学院转设,支持独立学院能转快转、能转尽转。因此,众多独立学院新建校区、迁址办学是摆脱母体依附,走出资源困境,增强独立自主办学能力的现实需要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