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造假,不仅是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我和小组的良好声誉”,林院士在中说,“这是个沉痛的教训,但愿警钟长鸣!”
在我国高校理工科论文中,黄的行为并非个案。据记者调查,像黄一样为取得好的实验结果数据的现象,不仅在中国高校中存在,而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一位网友在网上质疑研究生教育时谈到,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怎样拿出支持自己结论的数据来,那就看个人的智商了”。
他说,不过,这里所说的所谓“智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并不是指刻苦钻研,获取令人信服的数据能力,“而是另外一种能力,也就是做出类似韩国黄禹锡的事迹却又不被发现的能力,说得难听点,就是数据的能力”。
对于这一问题,记者联系了许多采访对象,然而大多数被访者讳莫如深。有少数愿意接受采访的,也一再要求不要透露个人身份及学校名称。
孙效是南京某高校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临近毕业,但是毕业论文中还存在多处问题,这让他非常头痛。
“论文中的几个数据确实还是对不上结论,应该要重新做一下实验,可是,这段时间太忙了,来不及重做,我想还是自己改改吧。”孙效说这是他的“实话实说”。
孙效的校友韩英则是该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认为现在理工科大学生论文中数据造假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文理科都一样,不过我们理工科相比较文科而言要困难点儿,因为我们毕竟不能基本的科学规律。当然,纯粹是自己瞎编的应该不多,因为很难,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修改一下,控制在合理误差之内就行了。”
市海淀区某高校的学生李于则表示,由于是本科生,他们平时的课程论文涉及的实验多属于验验,所以数据有出入的时候,就参考师兄师姐以前的报告,或者稍微修改一下,“谁也不愿意再费事重新验证了”。
而对于造假的比例,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比例很高。韩英甚至表示,他们班80多个人,据他估计也就十几个人从来没有过数据。
天津某高校硕士生则表示:“你看看现在网上越来越多的论文范文网站和遍地的论文枪手,就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了。”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一位本科生也在一篇反思实验数据造假的文章中表示,其在校园网上以“实验”为关键字搜索到的帖子有五六页,其中有不少是“求”实验数据的帖子,有的甚至直接“求”优秀实验报告。
至于数据的原因,受访者理由很多,有的甚至认为是无奈之举。一位网名为“广州老农”的网友就在天涯社区上写道,“我不否认,确实有不少人是希望能得出满意客观的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的数据来的,但是,种种现实着大家不得已而去为造假者的,实在常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