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的写作及发表再到出刊是一个慢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是我们的研究结晶。因此,我们在撰写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合,更要注意期刊学术论文撰写中各部分的细节要求。最为基本的便是参考文献的处理,下面便是我刊编辑在审稿中常遇到参考文献的相应问题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格式著录参考文献。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著录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约中明确,参考文献中的前3位作者应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在不少来稿中发现只写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况,因其他作者无从查证而耽搁了及时发表;?????
4、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根据普赖斯指数的原理,相对而言,引用5年内的文献越多,则普赖斯指数越高,过时的文献越少,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实验性文章的年代距离越远,参考价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献的50%~70%应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若老化的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则说明论文内容也较陈旧,如果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则近5年内的文献引用比例应较高,这可反映作者对同行的研究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果发现所引文献确实过于老化,编辑有责任作者查阅较新近的文献,因为作者在接受新文献后可能会改变原来的认识或结论。如果所研究的问题的确很有价值,且很难查找到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当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文献。如果在整个研究期间不追踪查阅有关文献,就可能忽视近几年来已被同行或解决的某些重大问题,而自己仍停留在课题研究时的认识水平,可见查阅近期文献和尽可能著录近期文献的重要性。有些作者甚至以为引用的文献越老,越能说明自己的研究结果可靠,这是一种。
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著录与使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过多,规模庞大,而在文内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内使用很多,文后又不标明;或是不按出现顺序排列而使用等。这都是论文完稿后未对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整理所致。一般而言,论著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且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参考文献著录时反复使用现象亦应引起重视,尤其在综述类文章中屡见不鲜。同篇文献固然可以在文内引用多次,但无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著录,即不管文内引用多少次,该篇引文在参考文献栏内只能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