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高校科学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两院院士黄伯云、姚守拙、刘筠、刘业翔呼吁“坚守科研与诚信、抵制学术和不端”。
2014年5月10日深夜,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戈鋆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篇日志,直指本科毕业论文遭其指导老师、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苏大数院”)恽自求教授剽窃。两天内,戈鋆一布了4篇日志,将其与恽教授的往来邮件与“剽窃”的公开。
戈鋆曾是苏大数院班2006级的本科生。本科学习期间,2008年~2009年,他曾在恽自求的指导下,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传感器最佳覆盖问题》。这个项目获教育部3.9万元资助并最终以“优秀”结项。
2010年2月以后,戈鋆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由于主持课题的缘故,他认为自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最优布局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因此仍打算研究相关问题。恽自求做了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着手毕业论文写作时,恽自求给戈鋆提供了一个思,他介绍了无线传感器最优覆盖领域的一个猜想:平面的最稀疏2-覆盖布局是否是等边三角形网络。戈鋆的毕业论文正是以此为题,即《平面的全等圆盘最稀疏2-覆盖布局》。
戈鋆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恽自求告诉他,“关于无线传感器的最优多覆盖问题,包括2-覆盖,当时完全是空白,没有任何研究结果”,“他向我指出,在等面布局的意义下,如果能逐个考察全部107种凸多边形等面镶嵌构型,就能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戈鋆觉得这个题不错,于是开始做了。但是,“全部考察107种构型是完全不现实的”,于是他“利用简单的平面几何的分析,证明了若干引理,将需要考察的情形降为22种(有些情形可以合并考察,所以实际数量不到20),并分别计算出相应的覆盖密度,在等面构型的意义下证明了平面的最稀疏2-覆盖布局是等边三角形网络。”
论文写作期间,自2010年3月起,戈鋆和恽自求一般固定一周见一次面,每次大概十分钟到半小时不等,主要是汇报论文进展。此外,如果有大的进展,比如作出新的结果、完成初稿或修改稿等,师生两人也会随时用电子邮件联络。
“除最开始恽自求教授提出的检验所有107种构型的意见外,他对我的主要指导是在论文的修改阶段,比如修改一些用词等。”戈鋆强调。
2013年5月的一天,他在“谷歌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