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电(廖翊 丁可宁)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庆祝建馆一百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从8日开始,以“互知•合作•分享”为主题的首届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与服务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会上表示,国家图书馆将于今年底启动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网站。
詹福瑞表示,随着中国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学者对于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学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社会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领域也越来越关注。但目前为国内外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提供专门的文献服务的机构明显缺失。
“如何将国内外有关中国问题和中国学的研究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丰富和完善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文献收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中央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面向学术界的研究和服务,成为国家图书馆越来越急迫的工作任务。”他说。
詹福瑞介绍,为开展中国学专题文献研究等活动,国家图书馆已于2008年成立了“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
他表示,将于年底正式启动的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网站将充分发挥国图在专题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专长,以馆藏丰富的实体文献资源为基础,借助科研机构学术力量,建成一个集学术动态报道、馆藏文献、数字资源发布、用户咨询解答、学术信息传递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平台。
9月9日电(记者 廖翊)100年前,1909年9月9日,清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1912年,京师图书馆开馆。1928年,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易名图书馆。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
“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一百年来,国家图书馆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国图百年庆典之际,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作为国图的前身,京师图书馆1909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馆。当时可谓居无定所,暂时在什刹海广化寺栖身,既偏僻又潮湿。只能藏藏书,很难提供阅读服务。1931年,合并后的京师图书馆和北平图书馆落户北海,有了固定馆址,结束了长达20年居无定所的历史。但是,好景不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图书馆南迁,从北平迁到长沙,再从长沙迁到云南。一大批的善本书转移到了上海租界,又辗转到了美国。这些善本一部分历经,一部分回到了南京,一部分则转到了。在国难年代,文献的保存、都受到极大影响和。”回忆至此,詹福瑞馆长极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