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在任何时期,我都提醒自己做一个学习者,比我优秀的人还有很多,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寻,才能够到达更高更远的地方。
裴迎举,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5级研究生,全国在校研究生专题培训优秀、省学生优秀、西华青年五四章获得者。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作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三等、中国方程式汽车赛文明和胜利完赛、国家学金、唐立新学金和唐立新优干学金、中国电信学金等项获得者。曾担任校研究生会,2016-2017学年西华学术研究之星获得者。
早上8:30,推开1A-305研究生实验室的大门,一个认真的身影正坐在桌边整理资料,桌边整齐地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证件,姓名那一栏均写着“裴迎举”。研究生期间,裴迎举以第一作者发表CSCD等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拥有在审专利3项。
本科学习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裴迎举,研究生时期选择了动力工程专业水力机械方向。看似相同的专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他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汽车内燃机方向,而研究生学习的则是水泵水轮机方向。面对完全陌生的学习研究领域,他静心沉气,累积跬步。
研究生入学前的暑期,他提前来到学校,为即将开始的研究方向做基础学习的准备,无论是基础知识和软件的学习,还是文献阅读,他都认真做好记录与整理。
“跨出第一步”是裴迎举在研究生生涯提到最多的一句线月,裴迎举在能源动力工程核心期刊发表了《多工况条件下斜流泵叶轮强度分析》,这是他的第一篇研究生论文。在研究前期,他遇到过诸多困惑:一开始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确定选题后,对自己的选题曾有过怀疑、有过否定。“在学习中遇到瓶颈的时候,只要一点一滴的去探索、,总会渡过那个瓶颈期的。”裴迎举感慨道。
“刚开始接触‘专利’时,它对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高大上的东西。”已申请四项专利的裴迎举介绍说。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是地铁隧道风力发电装置。有一次同学提到了隧道风力发电,他便萌生了利用地铁隧道风力发电的想法。
创意想法的实现,首先基于“可行”。据悉,国内目前的地铁里程、地铁隧道的结构形式、地铁站与站之间的最大行驶速度、最大行驶速度的持续时间等各种相关数据的收集是一个相当繁杂琐碎的过程,因此他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数据收集工作,同时还结合实地的体验与考察,将网络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和整理。 在不断否定与优化中,裴迎举终于将想法变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