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研究主题——明确分论题——明确文献需求——制定检索策略——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撰写初稿——修改初稿——定稿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不仅影响研究的价值大小,更关系着论文写作的成败。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合适的选题并不能指望脑瓜子灵光一现。选题可能纯粹出于兴趣,也可能是社会需要,可能来自日常生活,也可能来自课程学习、小组讨论,或者来自其他科研的。
如果已经有一个大致方向,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可以思的工具,来找到更多关联概念。比如,围绕着“就业”这个概念,可以联想到很多相关概念。
将这些不同类别的概念组配在一起,比如“本科生实习情况对就业能力的影响”、“高学历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原因分析”,是不是有一个题目的雏形了?到这里就要思考什么样的选题才是好选题了~
“就业能力的研究”范围太宽,难度太大,限论视角(社会投资视角)、研究对象(残疾人)及其他方面(开发)之后,研究问题的范围就更加适中了,不会太过空泛,可操作性也变强了。
受到这个例子的,我们可以试着把“就业能力的研究”进行限定,比如研究大学生(研究对象)就业能力的结构(其他方面),于是得到这样一个题目:
这个题目,乍一看范围和难易程度都可以。万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问题呢!嗯,假如其他研究者都没有想到这个题目,那可是妥妥的创新啊!
选题的创新性,可以指理论、观点上的创新,也可以指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或者应用领域的创新。往小处说,自己的研究至少应该有一处是区别于以往研究的。
原来已经有这么多已有研究,如果仔细阅读几篇,可能会发现这一块已经有相当多且深入的研究了,想有创新并不容易。
理论或应用价值比较容易理解,那么什么叫做“经过实际研究才能得出研究结果”?“就业能力”的其中一个经典的定义,是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提出的,他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在拟定一个选题之后,首先自己检索是否有相关、相近研究,然后快速浏览相关研究,大致了解所选题目的范围、难易程度,并确认是否有某些方面的创新和价值。
在确定检索词时,要注意选取最能概括领域内容的核心概念,并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组配,同时采用截词符、通配图、精确检索等技巧拓展或缩小检索范围。
通常,在资源类型上,需要检索图书、期刊论文、数据等不同类型文献;语言上,既需要检索中文文献,也需要检索外文文献;此外还需要检索经典文献和最新文献。
本文由 790游戏(www.790.ki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