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多修数学课确实加分不少,美国经济学硕士的课程主要有三大部分,宏微观理论、量化分析法和各分支课程,虽然对于专业背景没有严格的,还是有优秀的数学基础和一定的经济学背景,比如哥大、大学分校都看重学生的量化能力,另外还有杜克大学也看重学生的编程能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除了先修课的准备,研究经历也能体现学生的学术潜力,经济学的申请中研究经历比实习更重要,那Z同学你的研究经历有哪些?是怎么找研究资源的呢?可能有很多同学觉得做研究比较困难~
Z同学:我的研究经历其实不多,比较有分量的项目是The China Gazetteer Project,是一项帮助完善我国建国以来经济指标数据库的工作。我并没有参与分析工作,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核对、修正,也会计算引入的新指标。很感谢我的毕达老师,当时交换回来苦于找不到研究项目,是她把这个项目介绍给我。总体来说我的研究背景比较匮乏,很惭愧,因此现在我也在帮学院老师做一些数据处理,虽然研究思不是自己的,但是能对研究有更深的认识,有助于今后往学术方向发展。要是想申请经济学,师弟师妹们一定要积极参加各种研究和竞赛。
主持人:研究经历一方面是辅助GPA强化自己学习能力的展现;另一方面在研究经历中使用的统计软件和数学模型可以强化自己的数理能力的体现。大家可以多留意学院的项目,教授手上也有研究项目,专业课上的作业、课题都是可以延伸的研究方向,另外,也可以联系研究生院的师兄师姐在做的项目。
那除了研究,实习也是有必要做补充,Z同学做过几段实习呢?分别有哪些呢?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找实习呢?
Z同学:实习经历有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主要是通过学校、学院的自和其他号找实习,由于我申请的是经济学,就不需要太强调金融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主要是体现实践能力,事实上除了做打电话和整理表格等杂物,主要是撰写一些报告的草稿,对数据做一些初步分析。还参加了一个毕达推荐的投行见习项目,觉得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对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都会有更直观的认识,想申请金融类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
主持人:经济学硕士也会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经历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实战能力,从多方面去体现你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