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金沟河干休所。
已经百岁高龄的她刚看完当天的报纸,一头白发整齐地向后梳着。桌上,放着一本原版的英文医学书籍。
这位慈祥儒雅、精神矍铄的老人,是我国口腔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领域成就卓越的周继林。她和同为军医的丈夫洪民,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救治患者无数,深刻诠释了大医之道。
战火中的白鸽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是年,年轻的口腔医师周继林奉命来到贵阳图云关一处山林,救治受伤的抗日官兵。
未曾想,眼前的画面如此触目惊心:一座座帐篷里挤满伤员,有些伤者整个下巴被子弹打碎,不能说话也不能吃饭,饱受肉体与心灵的折磨。
然而,血腥繁忙的工作环境并没有让长相纤秀、温文儒雅的周继林退缩。很快,毕业于原南京中央大学牙医班的周继林凭借扎实的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胆大心细,手术又快又漂亮。
一位年轻军官伤愈重返战场时,向她深鞠一躬:无以为报,唯有前线杀敌!
对于这段经历,周继林的回忆中却是喜忧参半:受限于当时的医疗设备,还有不少伤员没有得到理想治疗,他们失望的表情让周继林的心被深深刺痛。
这种痛,也成为后来周继林潜心研究颌面治疗与修复的强大动力之一。
抗美援朝中,周继林再赴火线。一支以外科各专科骨干为主体的医疗队来到解放军201医院。这里距朝鲜边境不远,收治了大量伤员。
一位叫刘恩林的志愿军战士被炮弹击伤面部,多数专家都认为无法救治,刘恩林几度轻生。周继林和一起在前线奋战的丈夫洪民不肯放弃,制订了多种手术方案,最后不仅挽救了刘恩林的生命,而且赝复的耳朵和眼球栩栩如生,外翻的眼眶也基本复原。出院后,刘恩林结婚生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还经常来北京看望周继林夫妇。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类似的大小手术数不胜数,类似的奇迹和惊喜也不胜枚举。
1956年12月,周继林作为原总后勤部先进工作者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在周继林2009年撰写的回忆录中,这个被无数人期盼的荣耀时刻,却并未找到只言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