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定位.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自1985年于光远在全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提出要研究体育运动经济问题,正式提出了体育经济学概念.其后,体育界学者首先开始了体育经济学研究,并于198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经济学专著体育经济学.本来,体育经济学是属于经济学一个分支,但体育经济学长期落户在体育学,个尴尬局面.目前现状是,在经济学这个庞大学科家族中,却没有体育经济学一席之地.在其中经济学45个二级学科共166个三级学科中没有体育经济学科影子.体育经济学创立之初,体育学界性,因为体育学者对于体育领域经济问题有切身感受和迫切研究要求,而经济学界未必会共振.所以体育经济学能够首先在体育学界发展起来.然而,随着研究深入,由于总体思路和知识结构偏差,体育经济学也了一个发展瓶颈.实际上,体育学者研究体育经济
体育经济学类论文范文数据库学还是力不从心.术业有专攻,体育学和体育经济学分属学科领域.研究体育经济学体育学者多数并非是经济学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那种急功近利研习虽然能够短期奏效,但很难达成深厚经济学素养.体育学界研究体育经济学还有个弊端,就是很难改变体育为主观念,容易把经济学原理当作是解决体育经济问题手段,这对于体育经济学长远发展是不利.为此,将体育经济学还位于经济学领域,不论是研究人员还是总体思路都以经济学出发点和落着点,对于体育经济学完善应该是大有裨益.
3.培养定位.由于体育经济学兴起,许多体育院系也纷纷设立体育经济学专业.然而,体育院系是否具备相关资质呢与体育经济学情形类似,与体育新闻、体育传播等也是体育学时髦专业,它们与体育学学科属性完全.如上文所述,体育经济学学科属性是经济学,体育学和经济学分属学科领域,体育经济学涉及经济学理论,体育学院培养体育经济学专业学生师资则成了大问题.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其体育经济专业专业基础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体育经济学、管理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导论、体育公关与语言艺术、高等数学、经济法、会计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运动项目市场运作分析等,共16门.显而易见,这些课程与体育学基本没有关系,体育学者很难胜任.解决办法两个,要么体育学者自学或进修经济学理论,要么聘请经济学专业人士来担当此任.但这些做法都不是理想模式.专业师资不尽如人意,学生就业状况也不乐观.很显然,由体育院系培养经济类毕业生很难社会认同,人们更青睐财经院校毕业生.,随着体育产业兴旺,已经有些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院校开始设立体育经济专业,这种由办学模式对于完善体育经济学人才培养一个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