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新闻《复旦大学副教授为学生争署名权不惜撤稿》,感觉这位老师投的期刊有些兴趣,特抽空、写下这篇博文。
我2006年在留校工作,职称是“助教”。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就可以带博士生了,但是,在那个年代里,“助教”职称的老师是连硕士生指导资格都没有的。对于我们这样低职称的老师而言,一年之中最得力的助手就是高年级本科生。本人在2007年开始带大四本科生毕业设计,直到2009年到做博士后之后,一共带了三年的本科生。在这几年里面,我每年都会带自己的本科生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分别如下:
·
喻海良,新,,杨双喜,刘相华.连铸坯表面裂纹产生原因及其在轧制过程演变行为的综述,锻压技术,2010, 35: 1-5.
·
H Yu, H Bi, X Liu, L Chen,N Dong. Behavior of inclusions withweak adhesion to strip matrix during rolling using FEM, Journal of Materials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9, 209 (9), 4274-4280
·
HL Yu, XH Liu,XJ Ren. Behavior of longitudinalcracks in slab VH rolling processes,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8, 79 (7),537-543.
在上述三篇论文中,任小佳(XHRen)是我2007年带的第一个本科生,董妮妮(NDong)是我2008年带的本科生;和杨双喜是我2009年带的本科生。自此至今,没有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记得在当年职位地下的时候,我做研究,能够指挥的人就是自己带的本科生。由于他们对于我科研的实质贡献,在写论文的时候,自然有必要把他们放到作者之中。
在工作期间,我知道我们《学报》有一个硬性,第一作者必须是博士研究生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我想学报有这个,主要原因是在作者列表中有一个作者简介,里面对第一作者和教授都要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由于这一个原因,学校的一些硕士生如果想把论文发表到这个期刊上,一般都是把第一作者让给自己导师,然而学生作为第二作者。由于这个期刊不接受“助教”、“”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也因此,当时即使我已经留校工作了,但是,还是以“博士生”的头衔进行,因而发表过两篇。然而,即使期刊对第一作者“身份”有要求,但是没有对其他作者的“身份”提出强制要求的。
期刊对作者“身份”提出要求,是否合理,这个很难评价。但是,个人觉得如果有这个,应该在作者之前就写明。比如,某些综述性期刊,在期刊主页就明确,该期刊只接受“约稿”(不少期刊在须知中明确:Reviewsof specialized topics of current interest are by invitation only),也因此,一般人就不会想着去往这些期刊。再如《学报》,在须知第一条就明确说明:须有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支持。第一作者必须是“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或“985”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或“985”高校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知网、万方网查重不能高于10%。只有以下栏目接收外校:信息与控制、材料与冶金、机械工程。由于期刊是出版社自己的,只要在须知中已经说明,我们应该予以尊重,这是期刊编辑部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