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9月10日电 (唐嘉艺)今天,是中国第31个教师节。有这样一群奋战在特殊岗位上的老师,格外引人关注,他们或在偏远贫困的乡村、山区坚守,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撑起下一代求知向学的天空;或在特教学校、福利院,为孩子们打开学习沟通的大门。这些岗位需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热忱,但老师们用自己的爱谱写出一曲颂歌。
在教师节之际,人民网记者深入各地,记录下多名特殊岗位教师的工作点滴,希望透过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群特殊的教育者。
向福山:做一辈子“”教师是我的目标
向福山是重庆大垭人。高中毕业的他,得知彭水要在各招聘一批民办教师,欣然报名参考,以全第一的成绩一举成功,挎上背包来到了离家约三十多公里的木腊村小。从19岁到54岁,35年他年年担任班主任,从未间断过。
当年,不少山里孩子因缴不起书学费而读不起书,女孩更难入学。向福山经常利用放学休息时间走村串户动员适龄儿童到校读书,主动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垫支书学费,只要孩子们都坐进了教室,他就感到如释重负。如今,54岁的向福山仍站在教学前线,担任四年级的班主任并上语文课,同时义务照顾12位住校的留守儿童。当人们问向福山为何如此时,他总是微微一笑--“因为我是大垭人,做一辈子‘’教师是我的目标”。
方万海:尽管每年学生在减少,但我会让他们在学习起步阶段打好基础
方万海,今年58岁,是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清坪村的一名小学教师。2006年之前,学校学生最多时大概有200多人,教职工有8名。后来随着则寄宿制实行,村里小学学生减少,小学如今变成教学点,学生总共有11名,一年级4名,二年级7名。方万海是他们唯一的老师,身兼校长、会计、后勤等数职。
方万海原来在镇上的学校教书,但因村里原来的老师离清坪村远,上课不方便,方万海便主动要求回到学校教书。“家里条件好的,都去西安市或者蓝田县县城上学了,条件次点的,家长外出打工就带着出去上学了,现在能在这里上学的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为了能让学生理解上课所学的,方万海会尽量在学校期间把学生不懂的解释清楚。到2018年,方万海就到了退休年龄,看着一年年学生的减少,方万海说,尽管每年学生在减少,但他会把这些学生一直带到他们走出清坪教学点,让他们在学习起步阶段打好基础。
王超:在老师面前,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只是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已
2008年,刚从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毕业的王超和另外一名同期毕业的老师一起,受命在福州市聋哑学校开设了学前班,至今已是第8个年头。与一般的幼教课堂不同,在聋哑学校的学前班课堂上,王超必须始终把鼓励和引导的语言写在脸上,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