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金牌博导”有一套自己的“规矩” 李维屏:读博首年别提论文■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在连续三届的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指导的博士生竟“连中三元”——最近这个消息在上海高校圈不胫而走,不少同行给李维屏起了个外号:“金牌博导”。执教于上外英语学院,长期研究英美文学,已过耳顺之年的李维屏,举手投足之间不时流露出绅士之风,优雅而淡定。这位“金牌博导”是怎样的?按照李维屏的说法,“当博导的人要有一种,学生毕业后还记得你、说你好,才是真好。”表现在对博士生的培养上,李维屏和很多博导的做法不太一样,他有一套自己定的“规矩”。老师的工作是育人,不是育论文对博士生来说,博士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优秀博士论文的评选则像试纸一般,可以用来检测博士生培养单位的整体学术水平。一个高校学科点的研究实力强不强、在国内处于何种水平,优秀博士论文是一个指标。也正因此,省(市)级以上的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各大高校之间一直“咬”得很紧,火药味甚浓。从2012年到2014年,李维屏每届都有一位自己指导的博士生摘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这在学界实属稀罕事。不过,熟悉李维屏的人知道,这也在情理之中。在带教博士生方面,李维屏的认真、“刻板”,在如今的高校里甚是稀罕。据说,李门子弟读博第一年,没人敢和导师谈论文。“谁要是一读博就和我商量毕业论文写什么,我一定马上终止谈话,立马把他赶走。”李维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了这一点。按照他的要求,博士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必须认真上课、参加讨论,课外则要完成大量的阅读。“没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从进来就开始忙论文、想毕业,最后一定交不出什么好文章。”从招生开始,李维屏就有一套自己的选才标准。比起笔试的分数,他更看重学生在面试时的表现;比起博闻强记的能力,他更欣赏具有性思维的学生。上外青年教师程汇涓的博士论文就是在李维屏的指导下完成的,她也是2013年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的获得者。谈及导师,程汇涓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他的“高冷”:对学术的要求非常高,时常学生不要低层次地重复他人或自己的研究,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老师的工作是育人,不是育论文。博士论文再怎么重要,也不及博士生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