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呢?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呢?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性技能指的是管理者对某项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主要是如何“处事”。人际性技能指的是管理者作为团队的一员高效地开展工作,以及促使大家团结协作的能力,主要是怎样“待人”。概念性技能则指的是管理者以整体视角看待企业的能力,即把企业视作一个整体的全局把握能力。它决定着公司的总体成功,在管理过程中起着统一和协调的重要功能。显然,各个层级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三种技能。但是,这三种技能的重要性是相对的,随着管理层级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对于低层管理,技术性技能和人际性技能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而到了高层管理,概念性技能就成为管理取得成功的首要技能。这一管理技能框架说对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经理人的挑选、培训和提拔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首先,对管理岗位的候选人进行培训时,要确定该岗位最需要哪些技能,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开发。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技能互补的人员来组成管理团队。最后,在选拔管理人员时,要根据他们是否拥有相应职责所必需的技能来决定,而不是根据性格特质的测试来定夺。
就是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管理者首先要建立一个工作标准,这个阶段要明确工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对照着标准分析现状,找差距,这个阶段要明确出差距是什么,识别出差距是否能成为问题;接下来就要对着差距来分析根本原因是什么?针对问题进行纵横向分析,本阶段要尽可能多的找出问题原因,并识别出主要原因和可控性原因;再下一步就要对照着这些主要原因和可控性原因进行研究对策,这个阶段要明确出管理者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做些什么,要集思广益,立足于全局,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能够做些什么;最后就要根据资源约束情况对方案进行决策,并付诸于实践。这个阶段要做到现实考量,最终定案并实施。这个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动态的循环,每一个阶段都要结合具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科,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述或只是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实践,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积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成功之,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伟大而精深的管理艺术。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