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论文规范的重要性,并先后开设了相关的论文指导或论文写作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正和同事陈阳教授一起筹备一门新课程—《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这是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学术与应用类选修课,课程内容既包括引用和剽窃的区分、注释格式介绍、研究计划撰写等论文规范形式,也包含论题选择、论文框架设计和研究方法等论文写作指导。
张涛甫则认为,仅仅靠老师个人自觉,乃至学校自觉还不够。“应当在学术共同体内形成共识—论文规范需要制,要设硬性要求,建立退出机制。比如日常论文,不符合规范就不让过关。”
除了给学生的论文规范补课,陈力丹还在反思另一种倾向—论文模式化。陈力丹表示,有些所谓的论文,形式很规范:前有选题论证,但讲半天都是套话;也有理论依据,但都是学科常识;也有研究方法交代,但过于简单;随后堆砌统计数据,网上搜来并非难事;最后是不做研究也能知道的结论,有时候点缀一些和措施之类的套话。“形式上像模像样,但内核空洞,研究半天,就是表演了看上去很美的学术体操。”陈力丹说。
有专家表示,规范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治学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研究只有真正遵循规范,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避免出产“学术垃圾”。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授潘忠党也表示,论文规范不仅是纯粹的技术问题。“我们思考的起点、努力的目标,都应当是问题的解答、学术品位的培育以及思想的启蒙。”
《 》( 2014年09月04日 11 版)来源人民网-)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