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下的经济学论文在形式、内容、技术含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重大变化,学术水平有了整体提高。这一方面是缘于社会的大、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育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经济科学研究和经济学论文的创作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值得关注。
误区一:重表述形式,轻思想内容。不少论文充满公式、图表、各种模型和以及对模型的各种检验,但真正触及所研究主题的核心内容却少之又少。论文的形式光鲜,但思想贫瘠;对现象陈述描述的多,作深度分析的少;提出问题的多,解决问题的少;数据和文字多,有用出彩的少。论文止于形式,内容空泛,无价值,无意义。
误区二:重学术性,轻应用性。不少论文过于强调所谓的学术价值,却轻视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大量罗列文献,不作甄别梳理;堆砌各种理论,不论适宜与否;做遍各种检验,不管需要与否;设定众多假设,不论符合实际与否;还有些论文兜圈子、绕弯弯,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严谨的逻辑思辨,仅凭一个或多个模型中变量的增减、等式的变换就轻率地做出结论。研究的理论方法无法落地应用;得出的观点离奇偏执;提出的政策或者脱离实际、无法操作,或者满是空话套话、不着边际。
误区三:重研究过程,轻研究结论。有些作者为创作而创作,为论文而论文,忽视论文主题,信马由缰,洋洋洒洒,热衷于研究过程的描述,热衷于复杂的数学推导,热衷于数据、资料的处理、检验,而忽视对数据资料的深刻分析。更有甚者,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脱节,过程是过程,结论是结论,结论不是源于前文的数据分析,政策不是依据结论而出。
误区四:重定量分析,轻定性思考。现时的经济学论文大多使用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有些作者将此视为一个通则,盲目追捧模型。不论需要与否,一律使用计量;无论假定条件满足与否,都要配上模型;无论数据齐全与否,都要使用方法。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容易的问题被困难化。有些论文,推崇经济学中的规范性研究,在没有任何实验数据和资料支撑的情况下,不作必要的定性分析,不作案例验证,仅凭纯数理的推导证明就轻松地给出结论,缺乏可信度,缺少诚信力。
所以认为这些现象是误区,是因为有些作者认为这些现象是合理的、正常的。这些作者以为,论文中有了理论、有了方法、有了国际国内的文献评述,论文的理论水平就高了;有了模型、有了检验、有了复杂的数学推理,论文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