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摘自:
以前听朋友说过,伦敦的大学(如她所在的北安普敦)把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定义为个案研究,因为在那些专家教授看来,对班级的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是富有经验的大师才能做的,这远远超出了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则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一般都要求做大样本的研究,而且最好是进行干预的研究(update信息:根据学院的风气,不同的导师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导师的强项是做中美教育研究,或者是课程设计方面,学生就可以在其指导下走这个方向。但是,假如导师自己的专长和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方向不一致,那么学院的风气就会影响学生所做的研究)。这对研究生的教学经验、研究思和调控能力来说无疑是一项莫大的挑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顺利地进行干预。设想一下,假如有些研究生并不完整地具备这三个条件,他们应该如何进行研究呢?
我想,研究生大概用以下几种做法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
一、 独步天下法
这类同学是三有人员,有教学经验、有研究思,也有调控能力。他们通常不是大四应届考取的研究生,而是有了一定的中小学教学工作经验,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换句话说,教学基本上已经进入自动化水平,研究者不会因为在课上过多地注意自己要讲授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也不会因为过多地关注和学生的互动而忽略了对实验的调控。
另外,研究者有自己清晰的研究思,而不仅仅是参考了别人的做法。这就要求研究生平时要有足够的理论积累,并且在此基础上熟悉整个研究设计,知道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要做什么,将研究内容巧妙地融合在教学之中,各项任务的有序进行而不慌乱。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能够及时地处理在研究中出现的临时状况。以人作为对象的研究,通常不会一成不变地照着原本的计划进行,要不教育就像华生所说的那样——“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我可以,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还有,我们所到之处,要和学校的领导、同事打好交道,虚心地请教问题,请求他们为实验的进行提供设备和条件。
其中,教学经验是基本条件,因为在学校里,我们不能为了做研究而耽误了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这是对学生学习的。研究思和设计是毕业论文的本体,而调控能力赋予了它行走的能力。具备这三者,研究就能进行得比较顺利。
二、 孤军奋战法
这类同学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迅速的应变能力。通常他们是带着明确的目标来读研的——一纸文凭。但是因为恋爱、家庭、孩子、兼职、泡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态大多是“反正只要顺利毕业,那些费神费力而没有回报的事情能省则省”。大概,在现实的上走得多了,就不大愿意相信理想了。最终,他们没能静下心来啃那些“奠基石”,也没能及时地和学科树上的某一片叶子“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