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凤瑞表示,如果仅仅想通过改变回龙观地区内部的产业结构来解决现有问题,未免过于简单。他认为,高科技产业对劳动力素质有较高要求,这就面临着与回龙观地区提供的劳动力匹配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回龙观已经不算新城,现在进行产业化布局有一定难度。现在的做法是把基础设施建好,当成整个城市核心区的一部分来规划建设。
“回龙观地区已经形成事实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减少这方面的后遗症,化解当前的矛盾?”牛凤瑞表示,对于回龙观地区空间利用的需要付出很多成本,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承接南部产业转移
然而,与专家的判断不同,昌平区及回龙观地区的仍然在努力思考如何摆脱“睡城”角色,如何在实现人口分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产业承接。
要实现这样的产城融合,新城更多寄望于中心城市生产性的产业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外溢。但在现实中,难度很大,原因在于这些产业、企业往往宁愿挑选更高级别的产业园落户,而不愿意落户卫星城。
查阅现有资料可以发现,回龙观地区早几年已经在思考如何使已有工业园更好地承接南部地带高科技产业的北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回龙观地区办事处获悉,当前,回龙观镇所在区域共分布着三个主要产业园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一产业园、国际信息产业园,其中生命科学园归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由后者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对于生命科学园的产业发展和规划,回龙观办事处称其没有发言权。
按照 《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的说法,回龙观地区被首都总体规划修编列入“城市中心组成区范围”。因此,昌平区有理由相信,回龙观必将成为中关村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北扩、东扩的第一承接区。
由此看来,生命科学园必将成为承接中关村产业外溢的首选之地,这对整个回龙观地区的发展未尝不是件好事。
在当地中,对回龙观的未来还是乐观的,在上述《规划》中,这种乐观显露无遗:“从市的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功能正迅速向昌平转移,回龙观地区位于八达岭高速的重要节点,是昌平区与海淀区的结合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将使其成为市区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休闲娱乐业向昌平转移的第一承接平台。”
在牛凤瑞看来,回龙观的最初格局一旦形成,就会有一种惯性,对历史这种依赖就很难改变,要想短期改变,需要支付很高的成本。